在建筑行业,砂石是重要而基础的材料,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在中央部门要求砂石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多地在对混凝土等企业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中却发现不少问题。
氯离子不合格 公司被禁入工程现场
从台州市住建局获悉, 9月8号至9月11号,该局对全市预拌混凝土及管桩生产企业用砂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台州市某管桩有限公司的海砂、浙江某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混合砂检测结果为“不合格”,分别为0.057%和0.03%。


9月29日,该局向台州全市发文,禁止台州市某管桩有限公司、浙江某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管桩进入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
“砂子里的氯离子超标,容易使钢筋生锈,引起体积膨胀,把其周围的混凝土胀开,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表面的混凝土脱落、崩溃,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鉴于这些严重后果,会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建筑业内人士这样解释。
机制砂未严格检测
9月29日,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发布《关于市管在建项目预拌混凝土质量与预拌砂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报》称,发现存在36个项目未按照长沙市住建局《关于开展2020年上半年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 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工作、17个项目未落实预拌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15个项目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工作不规范、16个项目标养箱(室)温湿度控制不符合要求、19个项目未按要求留置试块、34个项目出现混凝土试块报告不合格等问题。
专项检查中发现,湖南某混凝土公司和某央企湖南有限公司长沙县分公司未对混凝土所使用机制砂的坚固性、压碎值等指标进行检测,该问题由检测监督部对这两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开展延伸专项检查。
针对以上情况, 签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两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加强对规范标准的学习,严格按照规定的频率对机制砂进行坚固性和压碎值检测,同时加强检测报告的审核管理,杜绝检测指标不全的现象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