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的现代化垃圾处理厂里,一场场神奇的“物质变形记”正在上演:智能分选系统精准分类,厌氧发酵罐转化有机质,高温焚烧炉释放能量,最终生活垃圾完成华丽蜕变,转化为点亮万家灯火的清洁电能和温暖千家万户的绿色热能。
曾几何时,“垃圾围城”困扰着城市化进程。哈尔滨市以科技创新破题,构建起“全链条、全量化、资源化”的固废处理体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实现100%全覆盖,年处理190万吨生活垃圾,可发电7.2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
这座北方冰城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每一克垃圾都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每一次科技赋能都在书写绿色发展的新可能。

体系完善,设计总处理规模超垃圾日产量
近年来,哈尔滨市深入推进城乡固体废物分类治理规划落地,构建起完善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交出亮眼成绩单。
根据哈尔滨市城管局环卫中心的数据,截至2025年,哈尔滨9城区平均日产生活垃圾5000余吨。目前,城区已建成并运行4个垃圾焚烧处理厂、1个餐厨垃圾处理厂,设计总处理规模达7050吨/日,远超生活垃圾日产量。
“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市深入推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乡固体废物分类治理专项规划(2019—2035年)》落地实施,在城乡环境整治与固废处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哈尔滨市城管局牵头对《规划》部分内容进行修编,为进一步提升各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水平筑牢制度保障。

九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实现焚烧处理
如今,走进京环垃圾焚烧处理厂,巨大的机械臂精准抓取发酵后的垃圾投入炉膛,随着熊熊火焰的燃烧,生活垃圾由此转化成了电能和热能。近年来,哈尔滨锚定 “扩建+新建”的模式,在生活垃圾治理的领域上跑出加速度。
近几年,哈尔滨市聚焦“一扩建、一新建”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其中,扩建松北呼兰的京环垃圾焚烧处理厂,新建阿城区玉泉固废综合处理园区的光大垃圾焚烧厂,以满足垃圾处理工艺升级和未来垃圾增量需求。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哈尔滨市城管局组建专项工作专班,安排专人驻场督导,强化现场管理与组织协调。2021年底,日处理能力2250吨的光大垃圾焚烧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1800吨的京环垃圾焚烧处理厂相继投产,使九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跃升至6550吨/日,为哈市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每焚烧1吨垃圾可发电400度
据哈市城管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哈尔滨各大垃圾处理厂采用“分类后的其他垃圾全量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飞灰螯合稳定化后安全填埋”的技术路线,成功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焚烧不仅大幅减少土地占用,更将垃圾转化为清洁电能,实现资源再生利用。据估算,每焚烧1吨垃圾可发电400度,全市年产190余万吨生活垃圾至少可发电72000万度,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九县(市)也紧跟步伐,以焚烧为主导技术路线,持续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中的焚烧占比。2023年6月,五常市设计日处理能力600吨的垃圾焚烧厂建成投用,有力推动全域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稳步上升。
未来,哈尔滨将持续深耕垃圾治理体系建设,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朝着绿色低碳、高效智能的目标大步迈进,全力构建起守护城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保障居民美好生活的坚实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