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9份报告、新发现5处矿产地、提供7处重要矿产找矿靶区。”这是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大队(以下简称“地质七队”)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的征程中交出的一份答卷。
今年上半年,地质七队锚定年度目标任务及三年找矿行动计划不动摇,从赣南红土地到川西高原,从钨矿稀土矿勘查到锂矿突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支红土劲旅的责任与担当。

地质队员坑道调查
01、七大基地科学布局
地质七队以赣南为核心,围绕南岭、武夷、钦杭等重要成矿带,同步拓展新疆、西南及东南亚市场,聚焦钨、稀土、萤石、金、钼、锂等重要矿产,建设七大资源基地。
围绕七大资源基地建设,地质七队上半年签订项目合同24项。崇义、大余、上犹钨锡基地实施的崇义县新安子、罗形坳等钨矿资源储量核实,保障了赣南钨矿山资源的接续。兴国-广昌钼银萤石基地通过兴国县张家地钼矿、广昌县新安钼铜多金属矿等详查项目,实现钼矿找矿突破。石城-寻乌锡铜萤石基地石城廖家山铜多金属矿、会昌县枫树卜矿区锡矿等普查项目进一步验证了锡铜找矿潜力。赣县合龙-于都铁山垅钨稀土基地通过完成赣州市重要矿产调查评价项目新增找矿靶区数个。三南中重稀土萤石资源基地稀土增量数万吨,巩固了中重稀土资源全球优势。新疆西南等国内其他基地实施的四川马尔康锂矿勘探、新疆阿比金金矿普查助力西部资源开发,莲花县灯坡岭铁钨矿资源储量核实证实了赣西地区的钨多金属矿找矿潜力。
有的放矢,科学布局,相互配合,七大资源基地找矿成果不断突破。今年上半年,地质七队9份地质报告通过评审备案,其中4份获自然资源部评审通过,5份获江西省自然资源厅评审通过;新增矿产地大型2处、中型3处;完成锂、萤石、金、矿泉水4个矿种找矿目标,形成了“区域聚焦-矿种联动-国内外协同”资源保障体系。
02、“三级质检”精益求精
在自然资源部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地质七队项目技术负责人邹振威手握刚通过的四川马尔康加达锂矿勘探报告,难掩激动。这是4份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的成果报告之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凝聚着他们在海拔4300米川西高原奋战一年的心血。
为保障质量,马尔康加达锂矿项目组实施“三级质检”制度,累计开展12次专项检查,整改问题186项。“每个数据点都要核对三遍以上,有时为确认一个岩性界线要往返现场多次。”项目组组长衷毅说。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质量管控,让报告顺利通过评审。
“莲花灯坡岭铁储量核实项目是去年11月份承接的,在今年4月份报告内审阶段,江西省地质局地矿处组织的专家组提出了92条修改意见,我们按照意见对报告逐项进行了优化调整,最终于5月份顺利通过江西省自然资源厅专家评审。”提起这个项目,地质七队地勘院工程师蔡启华深有感触地说。
03、创新管理提质增效
面对全院38个同步推进的项目和16项重点勘查任务,如何做到在任务量倍增的情况下,确保报告评审全部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是唯一法宝。
地质七队“挂图作战”明确目标,绘制“资源基地建设-责任落实-项目分布-进度跟踪-目标成果”一体化流程图,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此外,地质七队依托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系统,通过“周周报进展,月月一调度”机制,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定目标,确保16个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今年以来,地质七队地勘院在争取财政项目和市场开拓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江西1∶5万小坌圩幅和古陂圩幅、罗屋幅、聂都幅矿产地质调查、于都塘坑钼矿普查和会昌枫树卜锡矿普查等项目顺利通过立项。省内市场项目信丰东坑稀土矿详查争取有力,海外市场马来西亚及老挝项目拓展取得新突破。通过“赣南+省外+国际”的战略布局,地质七队地勘院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为完成年度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半年,我们要保持提交的报告顺利通过评审并备案。”深夜的办公室,地质七队地勘院院长陈斌锋一边核对数据一边说道。这份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正是9份地质报告均顺利通过部、省级评审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