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阳市通过制度完善、设施建设、源头管控、数据赋能和联动执法等多项举措,系统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体系,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自2022年起,贵阳市围绕“建制度、堵漏洞、强监管、严处理”目标,持续提升建筑垃圾治理能力。通过修订《贵阳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制定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和污染防治规划等文件,明确建筑垃圾从产生、运输到消纳利用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推行“开单出场、运单上路、收单入场”的电子联单制度,夯实管理基础。在处置能力方面,充分利用山地城市特点,采取“堆填消纳+资源利用”方式,目前已核准堆填消纳项目320个,有效库容约1105万吨;建成弃土场11座、资源化利用项目11个,年处置能力达300万吨,有效满足当前建筑垃圾处置需求。
源头分类管控严格落实“谁产生、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原则,压实企业主体、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三方责任。工程渣土和泥浆就地利用或就近调配;拆除及装修垃圾做好分类贮存;针对零星装修垃圾,全市设置1050个暂存点,推行预约收运,住建、能源、交通等多部门按职责分工督促指导。审批效率也得到提升,2024年市级核准权限下放至区县后,累计办理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1095件,核准事项5133件,大幅提高办事效率。
依托“大数据+”构建的贵阳贵安建筑垃圾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跨部门数据共享和“电子三联单+监管三预警”的数字监管模式。自今年7月平台启用以来,已纳入排放项目962个、运输企业298家、车辆1806辆,产生电子联单29万余条,开单方量超1100万吨,推送预警信息1500余条,初步实现排放、运输、处置三环节精准监管。执法方面,交管、运管、城管三部门开展“三管联动”,今年以来完成317处乱堆点治理,清理建筑垃圾6831吨,开展联合执法59次,查处违法案件510起,处罚金额57.66万元,有效形成执法震慑。
下一步,贵阳贵安将持续深化建筑垃圾治理,完善制度设计,加强跨部门监管联动,优化数字治理能力,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拓展资源化利用途径,不断巩固治理成效,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