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至池州铁路(合池铁路)—— 它终于要开建了!这条高铁不仅是合肥人去九华山的 “快捷通道”,更将彻底重塑皖中到皖南的交通版图,沿线居民的出行方式要大变样啦!同时,其建设也将为砂石行业带来显著机遇。

先划重点:这条高铁有多 “硬核”?
北起合肥西站,南至九华山站,全长约200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7公里,巧妙利用既有合安高铁82.5公里,既省钱又提速)。线路途经合肥、铜陵、池州三市,总投资213.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每公里高铁砂石骨料的用量为5.6万吨 - 8.64万吨,合池高铁将带动约1000万吨砂石需求,这无疑为砂石骨料行业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此工程堪称 “桥隧狂魔”—— 桥隧比高达88%,相当于每100公里就有88公里是桥梁或隧道,而桥梁和隧道建设对砂石骨料的需求巨大,高品质的砂石骨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基础材料。
具体来说:
桥梁:34座大中桥,总长超95公里(最长桥梁超10公里);桥梁建设中,大量的混凝土浇筑需要优质的砂石骨料,从基础建设到桥梁架构搭建,砂石骨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至关重要。
隧道:11条隧道,总长8公里多;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衬砌等环节同样离不开砂石骨料,其用量随着隧道长度和规模的增加而攀升。
车站:新建枞阳站、池州东站,利用现有庐江西站、九华山站。车站建设涉及到大面积的地面硬化、建筑结构体建设等,对砂石骨料的需求也不容小觑。
技术参数也超给力:设计时速250公里(山区修高铁这个速度已属顶尖),采用双线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等 “高铁顶配”,最小发车间隔仅3分钟,堪比地铁频次。最大坡度达25‰(每1000米爬升25 米),爬坡能力杠杠的。
工期已定:计划2025年9月开工,2029年3月建成,总工期42个月。目前招标已启动,分5个标段(3个站前工程、1个四电工程、1个监理标段),进度条拉满!在这42 个月的建设周期内,砂石骨料需要持续稳定供应,从前期的工程准备阶段,到施工高峰期,不同施工环节对砂石骨料的品种、规格等有着多样化需求。

这条高铁,到底能带来哪些 “真香” 变化?
去九华山更省心:合肥到九华山将实现高铁直达,告别 “开车累、转车晕” 的烦恼,周末说走就走!
沿线城市要 “火”:枞阳、池州东等新建站周边,房价、旅游、经济可能迎来一波增长(尤其是枞阳,终于通高铁了!)。而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旅游配套设施等建设,也将进一步带动砂石骨料的需求。
合肥都市圈再扩容:合肥与铜陵、池州的联系更紧密,通勤、商务更方便,皖南彻底融入合肥 “1 小时生活圈”。区域联系的加强,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互动也会增多,砂石骨料作为基础建材,市场空间广阔。
旅游线路更 “丝滑”:九华山、枞阳浮山、池州平天湖等景点串联,皖南旅游直接 “升级” 为高铁版 “说走就走的旅行”。旅游开发带来的酒店、民宿、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离不开砂石骨料。
你可能关心的 “为什么”?答案来了!
为啥时速250公里:皖南山区地形复杂,250公里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修350公里成本太高,且实际需求足够)。
为啥用既有线路:直接利用合安高铁段,省成本、抢进度,聪明!
桥隧比 88% 啥概念:相当于100公里铁路,88公里是桥或隧道,工程难度堪称 “地狱级”!如此高的桥隧比意味着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对砂石骨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极为严格。
为啥设枞阳站:枞阳是人口大县,长期缺铁路,设站后当地出行直接 “开挂”。人口大县的发展潜力巨大,后续的城市建设等方面对砂石骨料的需求也会逐步释放。

更值得期待的是:合池铁路将与池黄高铁(池州到黄山)衔接,形成合肥直达黄山的快速通道!想象一下:早上在合肥喝碗汤,中午到九华山拜佛,下午就能到黄山看日落,这 “高铁生活” 不要太爽!
写在最后:合池铁路的开工,不仅是安徽高铁网的 “关键拼图”,更是一条经济线、旅游线、民生线。四年后,当我们坐上这趟高铁,一定会感叹:“基建狂魔” 又一次用实力,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砂石骨料行业也将在这场建设热潮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助力区域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