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庄矿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小改小革又多又实用!佩服!”这是3月上旬,山东肥矿集团50余名总部机关工作人员到下属集团曹庄矿下井体验生活时在9503工作面共同发出的感慨。
一进工作面,便发现一处挡车棍被深深地“埋”在地下,有人伸手去提,才发现这个挡车棍是套在一个套筒内的,提上来还可以旋转,右旋45度松手,挡车棍便固定在面前了。
“这是一个可伸缩式挡车棍,来车时,只需轻轻一旋,挡车棍便可滑入底部套筒内。这种挡车棍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最重要的是安全。”小绞车司机介绍道。
总部机关人员纷纷上前感受,对这个小小的革新赞不绝口。
其实,这只是曹庄矿众多科技创新、小改小革成果中一个小小的缩影。仅2012年,该矿经省级及以上部门鉴定的科技创新成果就有3项,鉴定结果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提起科技创新,就不得不提该矿8层煤综采工艺的应用。一直以来,该矿8层煤开采一直采用普采工艺,由于煤层内含坚硬夹矸,开采时必须响炮处理,直接导致生产过程中用人多、效率低且不安全因素增多。
针对这一现状,该矿立马进行了“坚硬难冒顶板下高承压水上含坚硬夹矸煤层综采工艺技术”课题的专项研究,结合地质实际,从可靠性理论分析,采用现场观测、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对综采工艺配套设备、特殊支架设计、底板破坏程度、综采支架适应性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不懈努力,该项目顺利完成并在矿8505工作面成功得到应用,大大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该项目经山东省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鉴定,被评定为国内领先。
在保证重点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同时,该矿还积极在企业员工中开展“小改小革”创新活动。广大基层员工以“节支降耗,提高效益”为目标,积极开展科研攻关。
针对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随工作面回采不断外移,而每次外移后因巷道高度变化原圆木压柱不能再次使用的实际,采煤工崔国强利用螺旋原理发明了“溜头螺旋压柱”,解决了圆木不可伸缩的特性,同时能更加牢固的固定机头,既增加了安全系数,又节约了材料,一举两得。
面对煤炭市场不景气给企业造成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煤管科铲车队员工栾庆鹏通过细心观察,决定在中煤上“抠”效益。经过精心琢磨,他自行研制出一套“中煤震动条形筛(振动筛)”设备,安设在中煤溜头下方,可将混杂在中煤里面3公分以上的块煤筛选过滤出来,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据统计,一季度应用该成果后,共筛选出块煤1351.8吨,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51468元,吨煤价格增长260元。
尝到创新甜头的曹庄矿在2013年又提出“无极绳绞车应用”、“可伸缩式前探梁”、“放炮声控喷雾装置”等16个科技创新项目,决心依靠科技进步,为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推动矿井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刘尚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