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吉林省白山市矿山监管缺位 生态修复严重滞后》至今,正好两年。如今白山市矿山修复治理状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进白山市板石矿业所辖矿区实地了解情况。
九月的板石矿业井下矿旧址,刺槐、樟子松与金色阳光交织在一起,绿意盎然,一派蓬勃生机与活力。身处其中,很难想象这里曾满目疮痍、灰土狼烟。这是白山市板石矿业矿山修复的一个缩影。远处一片片梯形的绿色屏障,在矿山表面悄然铸成,一场生态修复保卫战正在这里打响。
据了解,板石矿业共有5个矿区长期露天开采,形成13个露天矿坑和12个大型废石堆场,山体裸露面积高达317.6公顷。“矿山修复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让这块历史包袱变成新时代的财富。”白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恩政坚定地表示。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白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听取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成立了驻板石矿工作推进专班,由4个市直部门和浑江区政府各出一名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板石矿业公司集中办公,现场督导,推动解决困难和问题。整改小组坚持“严”字当头,标本兼治,举一反三,深入开展排查整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与相关部门和浑江区政府签订《板石矿业矿山生态修复严重滞后问题整改军令状》,全面打响矿山修复治理攻坚战。
2021年12月,编制完成5个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土地复垦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本着“一矿一策、一坑一策、一堆一策”的原则,制定实施年度工作计划。截至目前,企业累计投入治理费用6241万元,栽植苗木10.3万余株,复绿41.64公顷。4个矿坑与废石堆已完成栽植、复绿。正在地下开采的6个矿坑完成监测、设置围栏及警示标识,新产生的废石全部回填上青矿南露天采坑。
以此为契机,白山市开展了全市涉矿领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共排查生产在建矿山218个,发现138个矿山企业存在问题,完成整改127个,未整改矿山6个(已上报省自然资源厅申请列入企业异常名录),正在整改5个(板石矿分阶段治理,2025年底完成全部整改任务)。对已经关闭的矿山企业,下发告知书,要求采矿权人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并达到验收条件。
“一边要大规模修复,归还历史旧账;一边要坚持一体化谋划,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白山市委书记谢忠岩表示。
重塑工业绿,栖息自然里。白山市坚持用新理念补旧短板,以项目化思维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将生态复育理念注入矿山,推动矿山绿色转型。接下来,白山市将对板石矿业上青矿和东沟矿修复后的场地进行改造,积极建设花果山山地公园旅游综合体项目,利用修复后的土地及周边区域建设山地公园,实现生态复育与工业遗产的活化、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通过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白山模式”。
“我们要把此项目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示范项目。”谢忠岩说。通过“公园+”的方式提升公园空间功能,加速建成城郊型旅游目的地,带动区域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记者了解到,总投资29.67亿元的鸭绿江重要源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5.18亿元的江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已通过国家部委评审。“随着项目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区域生态系统整体修复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贡献白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