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福建厦门丙洲岛曾深陷非法采砂困境。如今正在以“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姿态,跃升成为厦门环东海域文旅发展新地标,“环东之眼”“海上歌剧院”的霓虹将浸染渔港的桅杆灯影。
同安湾,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是2025年5月厦门市在福建省率先建成全域美丽海湾的生动注脚。在同安湾的碧波环抱中,有一座面积3.5平方公里的丙洲岛,是潮涌千年的海防要塞,也是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乡。

同安法院对一起涉生态案件开展巡回宣判
2015年10月28日,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一起非法采矿案正在开庭审理。被告人林某低垂着头,旁听席上,30余名村民直直地盯着审判台,空气仿佛凝固了。
原来,2015年3月,林某购买采砂船并雇工在同安湾海域无证采砂,后被执法人员查获。经鉴定,林某非法采砂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达12.16万元。“周边经常有采砂船在作业,我以为采砂是正当赚钱的路子。”最后陈述时,林某喑哑的声音里透着懊悔。
审判长洪秀娟宣布闭庭时,村民们一窝蜂地围上来,将一份按满红手印的陈情状递到她手中。“我们祖祖辈辈靠海吃海,配合政府安排退养上岸,现在又不让采砂,叫我们怎么活?”村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
环境资源保护的红线不能逾越。受案后,洪秀娟第一时间踏上了林某所在的丙洲岛,当时的场景令人不堪回首——滩涂干涸遍布裂纹,采砂船歪歪扭扭停泊在滩涂,几个砂场像久久未愈的伤疤,在海岸边显得十分突兀。

停泊在丙洲岛滩涂上的采砂船
“2006年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作开启,丙洲岛上近万亩土地、海上滩涂养殖和百余艘渔船均被退养。”镇长向洪秀娟解释,“受生活所迫和利益驱使,部分村民开始盗采倒卖海砂谋生。据统计,丙洲村现共有砂场45个、大小砂船60艘、装载机250辆,总投资规模近6亿元,还有约1亿元砂款没有收回,近半数家庭牵涉其中。”
洪秀娟意识到,严厉打击海砂开采,砂场砂船停工,大部分村民将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会负债累累。生态法治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若丙洲岛的问题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便是空谈。
于是,经过细致研判,在同安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一份特殊的报告送至厦门市政府,报告建议由相关部门审批、指定采砂点,设置2至3年过渡期,使丙洲砂场、砂船消化欠款,回收外债,也满足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同时将采砂船改造为清淤船,疏浚航道、改善同安湾海域生态并给予适当补偿。
同安区法院加强以案释法,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普及大规模、无节制开采海砂的严重后果,逐步培育、凝聚起村民们保护海洋生态的共识。慢慢地,砂场有序清退,盗采海砂案件大幅减少,丙洲岛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也逐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