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 码: 忘记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行业资讯
客服热线:0371-56727233 官方微博

2022碳达峰碳中和高峰对话在博鳌举行

日期:2022-11-28 | 来源:中国振动机械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1月25日-28日,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在26日举行的2022碳达峰碳中和高峰对话上,到场嘉宾围绕“绿色 创新 发展”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碰撞思想,共同探索推动经济持续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期和窗口期 需要宏观引导更要积极行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兼顾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宏观政策引导。”
 
    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机遇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企业家的积极行动。
 
    新华网党委常委、监事会主席谭玉平认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需要政策上的“四梁八柱”,也离不开企业家群体构建的“坚实地基”。
 
    依靠科技创新 建立碳中和创新体系
 
    实现“双碳”目标,要依靠科技创新。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清洁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技术创新分为四个阶段,控碳、减碳、低碳、碳中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其功认为,依据我国双碳战略推进各阶段技术需求,当前最主要的技术实施手段是节能和提高能效,其次是可再生能源燃料替代,最后是CCS和CCUS,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障经济、技术和环境效益多赢目标下稳步推进。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薛勇认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中和,量化碳排放非常重要。目前,天空地协同监测与分析是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重要支撑。运用碳卫星可有效监测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
 
    江苏丰信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小琳认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是制造企业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
 
    推动各个领域减排 发挥新能源关键作用
 
    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先手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首先是要开展低碳能源革命,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柴博表示,氢能是解决难以减排领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氢可以跨地域、跨时间储存,氢能可以在电网、气网、热网三网融合。”
 
    能链智电(NASDAQ:NAAS)副总裁于翔表示,在交通侧,新能源汽车是实践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能链智电将做好行业的连接器,打造线上+线下+非电的一站式服务。
 
    算好碳减排经济账 提高全社会减碳意识
 
    如何算碳减排经济账?这可能是当下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称,不能只简单算直接的经济账,要算低碳转型全过程的账。“一个区域因为有了这个(低碳)项目,让环境变好了,房价也上来了,这就会带来增值收益,而且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鼓励更多人去做。”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执行主任、绿普惠创始人陶岚介绍,2022年以来,多地政府和企业纷纷推出碳普惠平台,用数字化手段将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产生了碳排放情况进行记入碳帐本中,为公众参与减污降碳提供抓手,提高全社会的意识。
 
    为期四天的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由新华通讯社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新华网承办。作为论坛分论坛之一,2022碳达峰碳中和高峰对话以“绿色、创新、发展”主题,吸引了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与会嘉宾分享智慧,贡献案例,助力双碳目标更好落地。
 
    


责任编辑:吴薇
本文关键词:煤炭 绿色低碳 双碳
诚信企业推荐
  • 太行振动

  • 威猛振动

  • 四达振动

  • 神宇机械

  • 万力振动

  • 北海矿山

  • 河南万泰

  • 鑫鹰环保

  • 宇环机械

  • 志远筛子王

  • 金特振动

  • 新乡威远

  • 恒锦冶金

  • 中鑫机械

  • 朝阳振动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0371-56727233 客服传真 振动筛分交流群① 58519197(满)② 107250318(满) ③ 87177774(未满) ④ 35419702(未满)
© 2007- 中国振动机械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300046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0850
客服邮箱: 本站法律顾问:河南光法律师事务所
871792307 1321379918 技术:497398702

振动机械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