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一个事关兴衰的动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出“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的动员令。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亦把“创新驱动”摆在三大战略之首,集众智汇众力加快宁夏转型发展。
走进企业
宁夏天地西北煤机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井工矿用带式输送机生产制造企业,见证了宁夏煤炭工业发展的风雨历程。近年来,公司R&D(研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公司R&D经费支出总额从2015年的1257万元,降至2017年的800万元。
如何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如何解决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水平低、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代表建言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的主体。”许宁代表说,随着宁夏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科技创新的能力建设和氛围营造效果将逐步显现。R&D投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约束性指标,2017年宁夏R&D投入强度达到1.02%,再创新高。
许宁代表建议,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构建灵活有效的科技投融资机制,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基本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结构,确保到2020年全区R&D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上,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杨玉经代表建议,要把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全面向科技型企业倾斜,释放政策红利,让正在创新的企业充满“获得感”。他表示,银川市在科技投入上,优先保障和合理安排财政科技支出,确保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用足用活国家促进科技创新各项政策,以每年2亿元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为引导,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探索股权、互联网众筹、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新型融资,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双创”,激发“双创”活力,催生“新经济”裂变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