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严冬,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宁城宏大公司主动出击,创新工艺技术,紧盯能源降耗,修旧利废,不断挖掘内部能量,击碎了寒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7.36元每吨铁精粉的成本降幅,远在塞外的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宁城宏大公司再度传来喜讯,正是在这个被多次称为“最难难不过宏大,最苦苦不过宏大”的地方,宏大人又一次地创造着奇迹。
记者走进宁城宏大公司,试图揭开面对市场严冬的宏大人,是如何重锤出击,将112项具体措施,736万元挖潜创效目标落在实处,破除当前市场严冬坚冰的。
抓技改 求创新
去年下半年,宁城宏大公司采场原矿条件恶化,原矿块矿比例增多,二期碎矿车间等厚筛筛孔堵塞、堆矿现象严重,筛分效率和筛片柔韧性差,制约碎矿生产,使用周期缩短了,生产成本上升。
选矿二车间自有高频振动筛24台,高频振动筛分矿箱滴渣筛片由于堵塞严重,除渣效果差且减少了细筛的筛分面积。同时,由于矿浆在除渣筛片上加速后直接冲击到细筛上,大大缩短了细筛的使用寿命。因此,更换筛片成了选矿二车间费时、费力、费钱的大事。为了使除渣筛片不再拖住车间工作的“后腿”,也为了早日破解筛片背后的“秘密”,在每天工艺检查时,高频振动筛前总会有几个手持机械维修书并仔细观察筛片制造结构,研究筛片运行原理的身影。
经过几周的耐心观察,“秘密”终于被一位名叫于闯的年轻技术员破解。他并没有依照惯例将工艺关注点放在高频振动筛的机械构造上,而是创造性地提出通过改变除渣筛片的筛孔形状来减少筛片堵塞,进而降低筛片磨损率,达到减少车间支出的目的。改造后的高频振动筛除渣筛片堵塞问题得到了解决,提高了筛分效率,直接节约成本两万余元。
精打算 降消耗
能源作为矿山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潜潜力巨大。今年以来,宁城宏大公司及时调整能源战略,通过调整工作思路、转变能耗观念、改进设备工艺等方法,不等、不靠、不推诿,抓牢能耗的“牛鼻子”,步步紧盯能源成本,深入挖掘内部能量。
春夏之交,本是人困马乏的时节,但在这当口,却是宁城宏大公司选矿一车间最忙碌的日子。在选矿一车间现场,主任李建国告诉记者:“球磨机的改造是一项大工程,改造完成后,在电、油等方面能分别给公司带来每月1万元的挖潜效益。”
来到车间,记者看到一段MQG—2736球磨机正在拆卸改造,几名工人正在工段长的带领下忙得热火朝天。一名工人告诉记者,他们在给球磨机大瓦改轴承。卧式筒形旋转装置,耗电量大,对柴油等稀油需求量高,每遇停电、油泵故障或者管路阻塞很容易造成烧瓦现象,严重影响矿山生产。改造完成后,摩擦系数变小了,电流幅度变为原来的90%,油料消耗由之前的200升/月降为75升/月,省电又省油。
李建国深知,在矿山,企业时间就是产量,时间就是效益,球磨机一道工序的改造,会影响到其它工序的有效生产,为保证球磨机改造中的问题得到解决,使其尽快投入生产,他和几个工友轮流24小时值班,每日“泡”在车间里,俨然成了球磨机专职“保姆”。经过近一个月的改造,5月末,选矿一车间MQG—2736球磨机大瓦改轴承正式改造完一台。
降消耗,不仅体现在大宗物耗的使用上,宁城宏大人更在意自己的一点一滴,从管理上实现人人节能,做到能关闭的灯不亮,能重复利用的纸不扔,分分毫毫不让步,厂区节能蔚然成风。
多修补 勤节约
修旧利废,历来是宁城宏大公司实现盈利创效的制胜法宝。该矿大力开展循环利用和废旧物资再利用工作,坚持物资“能用不领新、能修不舍弃”的理念,按照“谁维修、谁使用”、“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拟定“修旧利废”清单,正视自身资源禀赋条件极差这根“软肋”,修旧,以降低成本;利废,以创造效益。
“一个全新的联合给料器的市场价格是6万多元,可现在我们宏大500元就‘买’下来了。”宁成宏大公司选矿二车间副主任刘明和兴奋地对记者说。
“如此物美价廉的产品,是从哪里买到的?”记者不解地问。
“看那!”刘明和用手指将记者的目光引向车间一角,几名维修工正忙碌地气割、焊接,原来这就是“打折”的秘密所在。
只见地板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废旧铁板,还有刚刚报废不久的护板、衬板等等,像是一间铁器杂货铺。
“你别看它现在还是一堆零件,不出几天,就是全新的了。我们用铁板修补给料器的壁;废旧球磨衬板修复器体;盖子磨损的地方,就用废盖、废铁板来代替;用尾矿泵废护板来制作勺头。这样的工序省钱又不费力。”刘明和语重心长地说。
走出选矿二车间的大门,记者领了一份物料单价表,偷偷地算了一笔账:一台全新给料器为62917元,减去修旧利废500元,单台给料器年可节约成本62417元,选矿二车间共有4台联合给料器,单这四台给料器每年就能节余24.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