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渣土车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意抛撒、开霸王车、交通肇事……昨天,郑州市规范建筑垃圾清运暨综合执法会议召开,宣布渣土车治理新举措:整合公司、车辆“四统一”、安装定位系统、成立执法大队。渣土车接招吧,郑州已重拳出击!
第四拳:
走资源化利用之路
赵新民说,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做好对清运车辆的监管问题。
他认为,今年的规范整治只是初步,下一步计划从明年1月,开始对清运公司进行再规范,建立考评机制,将23家公司按三级资质、二级资质、一级(初级)资质进行评定,这将决定着这个公司明年能在哪些区域干活,能干多大量的活。
启用违规渣土车源头监管责任倒查办法。今年9月,郑州市政府以内部明电形式印发了《郑州市违规清运渣土源头监管责任倒查暂行办法》,从现在开始,将正式实施监管责任倒查,对每一辆违规渣土车,既要查到所在的公司、所在的工地,还要查到工地的监管单位、责任领导。
大力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市建筑垃圾年排放量达1亿吨左右,平均日排放27万吨。要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处置问题,必须走资源化利用道路。一方面利用移动式设备(移动破碎设备)在拆迁现场进行处置;另一方面将建筑垃圾运往固定的处置场进行处置。
移动式处置方面,郑州今年年底前将有15个拆迁工地实施移动式现场处置,其中正在处置的工地有6个,已签订处置协议的工地有6个,正在洽谈协商的工地有3个。在固定式处置场选址建设方面,拟明年在市区四个方向分别筹建一处处置场,解决拆迁垃圾出路问题。
第三拳:
成立渣土清运执法大队
昨天,在现场会上,郑州市城管局渣土清运执法大队正式成立。
执法大队包括30名持有行政执法证的执法队员、20名交警,从23家公司抽调的240多名协管队员,共计近300人。他们将严把市区各重要出入口,对所有黑车、外地车及正规公司的违规车辆进行联合查处,做到露头就打、上路必罚。
自7月15日以来,城管、交警联合执法“百日行动”,截至9月底,共查处违章车辆480辆,罚款128.45万元,遏制了沿途遗撒、私拉乱倒、闯红灯、走逆行等违规现象。
此外,郑州市城管局致力于规范工地出入口,督导工地出入口实施硬化,督导安装自动冲洗设施,防止车辆带泥上路。昨天,郑州市城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郑州市90%以上的工地,都落实了出入口硬化,并加装了冲洗设施。
第二拳:车辆“四统一” 安装北斗定位系统
不仅整合公司,更要规范车辆。郑州市城管局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处处长王福深介绍,对清运车辆统一进行密闭改装,由原有的盖板式,改装为软质后拉式(车顶部设置类似帆布装置,可自动开关)。
另外,对所有的清运车辆统一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各清运公司及郑州市城管局均安装了监控平台,不仅可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轨迹,还可即时控制车辆限速、限超载。有了这个监控系统,再也不怕找不出倾倒垃圾的“肇事车”。
王福深说,目前,郑州市共计3402台渣土车(其中后八轮2904辆、小东风车498辆),除小东风车外,均完成了密闭改装并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
同时,对合法渣土车外观实行“四统一”:统一顶灯、统一标识、统一北斗定位、统一密闭改装。
还将继续推广新能源车,减少污染排放,尤其是排放基本为零的燃气车辆。目前郑州全市共有新能源车近800辆。
第一拳:清运公司整合 从84家到23家
昨天,在郑州市北环与金杯路一土石方公司大院里,郑州市规范建筑垃圾清运暨综合执法会议在此召开。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郑州市城管局)、各区执法局、郑州市交警支队等单位领导和全市23家清运公司从业者代表等近千人参加了现场会。
这次现场会总结了近半年来郑州治理渣土车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把原有的84家清运公司重组整合为23家,结束了垃圾清运公司小而乱、管理不顺畅的局面。提升了清运公司门槛和层次,硬性指标是:新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300万元、自有车辆不少于50辆、新能源车不少于公司车辆总数的三分之一、原有车辆必须过户到公司、停车场要满足停车需求等。
现场会上,郑州市城管局局长赵新民向23家公司颁发了公司资质证,23家公司代表向郑州市城管局递交了承诺书,公开承诺遵章守纪,合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