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价格监测中心发布6月份湖北市场天然砂、机制砂、碎石价格。据监测数据显示,湖北省部分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呈现出有涨有跌的态势,整体以下降为主。其中,天然砂(中粗砂)价格环比小幅上涨,机制砂价格环比略有下降,两者同比均呈下降趋势;碎石各粒径品种价格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水泥各强度等级品种价格环比、同比均出现下降;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价格环比和同比也均呈下降态势。同时汛期的到来也为市场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价格走势复盘
天然砂与机制砂:6月份,天然砂(中粗砂)全省均价为113.30元/吨,环比上涨1.13%,然而同比却下降5.50%;机制砂全省均价72.25 元/吨,环比下降1.46%,同比下降幅度达20.33%。从年初至今的价格趋势来看,天然砂价格在波动中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其年初价格在 110元/吨左右徘徊,6 月出现小幅回升;机制砂价格则呈现出持续下行的态势,年初价格尚在75元/吨左右,之后逐月走低。这主要是因为天然砂受资源稀缺性和开采限制影响,供应相对稳定,价格波动更多受市场需求调节;机制砂产能不断扩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持续承压。
碎石:碎石(粒径5-16mm)全省均价为71.12元/吨,碎石(粒径17-31.5mm)全省均价为74.69元/吨,环比分别下降0.32%、1.41%,同比分别下降10.80%、14.01%。碎石价格自年初以来一直处于下行通道,1 月份时,粒径5-16mm的碎石均价约为71.49元/吨,粒径17-31.5mm的碎石均价约为77.19元/吨。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放缓,对碎石的需求量大幅减少,而市场上碎石产能相对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价格不断走低。
水泥与普通混凝土:水泥价格方面,42.5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强度矿渣硅酸盐水泥、52.5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全省平均价格分别为384.00元/吨、385.71元/吨、468.00元/吨,环比分别下降2.87%、2.25%、1.27%,同比分别下降8.10%、0.60%、0.48%。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全省均价为367.79元/立方米,环比下降1.15%,同比下降1.63%。水泥价格下降主要是因为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下游需求不足进一步打压价格;普通混凝土价格受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市场需求不振双重影响而走低。
(二)产能与供需格局
根据《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 - 2025)》,到2025年,湖北省机制砂石年产能目标达到9.9亿吨以上,其中机制砂年产能4亿吨以上 。近年来,湖北省机制砂石产业发展迅速,以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等为代表的大型水泥企业,以宜昌建投、鄂东矿投等为代表的国有机制砂石企业,和以武穴民本矿业等为代表的民营机制砂石企业纷纷布局,使得机制砂产能不断扩张。但当前市场需求因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基建投资放缓而萎缩,导致砂石产能利用率较低,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汛期对砂石骨料市场的影响
(一)供应端影响
天然砂供应受限:依据湖北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禁采的通告》,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以及长江河道超警戒水位期间,为湖北省长江河道禁采期 。在禁采期内,除防汛应急抢险外,禁止一切采砂活动。湖北省长江河道是天然砂的重要来源地,禁采政策实施后,天然砂供应将大幅减少。以过往数据为例,在2020年汛期禁采期间,天然砂供应量相比非禁采期减少了约60%,预计今年汛期也将出现类似的供应缩减情况。
运输受阻:汛期降水增多,长江及省内其他河流的水位上升,水流速度加快,这会给砂石运输带来极大困难。一方面,内河航运的安全性降低,船舶运输风险增加,部分航运公司可能会减少运输频次甚至暂停运输;另一方面,暴雨等恶劣天气可能导致道路积水、山体滑坡等,影响陆路运输,使得砂石从产地运往市场的物流成本大幅上升,进一步影响砂石的市场供应。
(二)需求端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放缓:汛期的恶劣天气条件不利于户外工程施工,尤其是道路、桥梁等露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降雨会导致施工现场泥泞,影响施工机械的正常作业,增加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因此,多数基建项目会在汛期适当放缓施工进度,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相应减少。例如,一些正在进行道路基层铺设的项目,由于无法在雨天进行砂石摊铺和压实作业,不得不暂停施工,使得砂石需求暂时停滞。
房地产项目影响相对较小但仍有波及:虽然房地产项目室内施工受汛期天气影响相对较小,但基础施工等关键环节仍会受到制约。如在进行地基挖掘和基础浇筑时,雨水可能会倒灌基坑,影响施工质量,需要采取额外的排水和防护措施,这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还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迟,进而减少对砂石的阶段性需求。不过,由于房地产项目施工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部分室内工程可以在汛期继续推进,所以整体需求减少幅度或许相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小。
未来湖北省砂石骨料市场走势预测
(一)短期走势(汛期内)
价格波动加剧:在供应端,天然砂因禁采供应大幅减少,可能会带动价格上涨;机制砂虽然产能充足,但受运输成本上升以及天然砂价格传导影响,价格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扬。碎石价格可能因需求进一步减少而继续承压,但如果机制砂和天然砂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部分下游企业可能会增加对碎石的替代性需求,从而对碎石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总体上价格波动将更为复杂和剧烈。
市场竞争格局调整:大型砂石生产企业凭借其稳定的供应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市场中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小型企业可能因供应受限、成本上升等因素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部分竞争力较弱的小型企业甚至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例如,一些大型国有机制砂石企业,在汛期能够通过提前储备原料、优化运输路线等方式维持相对稳定的供应,而部分小型民营砂石厂可能因原料短缺和运输不畅而减产或停产。
(二)长期走势(未来半年至一年)
供需关系逐步调整:随着汛期结束,天然砂供应恢复,但市场需求能否回升仍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即使砂石供应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可能延续;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速,尤其是一些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将带动砂石需求增长,逐步改善市场供需关系。
价格回归理性区间: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砂石价格有望回归到一个相对理性的区间。若需求持续不振,价格可能在低位徘徊;若需求回升,价格将在成本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稳定在一个既能保证企业合理利润,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水平。同时,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措施也将对价格产生影响,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降低机制砂生产成本,可能会推动机制砂价格进一步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