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石城县工业园内的员工在生产线上忙碌。据了解,该公司目前正在赶制非洲加纳客户订购的一批洗矿选矿一体机。熊鑫特约记者陈小强摄
石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由2014年年初全市第13位上升至第7位、第4位,再到连续5个月排名全市第一,年度增速亦居全市第1位。在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下行情况下,石城县是如何绘出这样一条靓丽的“上行线”,实现逆势上扬的呢?近日,记者深入石城县工业园区和企业生产现场,探寻石城工业逆势发展的秘密。

小与大的演绎——
小微企业升格规模企业
石城县昌浩服饰织造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小微企业,今年已正式步入该县规模企业行列。该企业负责人陈俊兵对此倍感欣喜,他说县工信局干部全程跟踪服务,帮助收集资料、申报规模企业,如今成为规模企业还可以享受县里贷款、用地等优惠扶持政策,这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为扶持县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石城县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由县财政、商务、国土、人保、环保、建设等19个职能部门组成安商工作组,全程跟踪服务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审批等各种困难,并不断完善“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同时,该县全力推动“小微信贷通”“财园信贷通”等优惠政策落地,帮助42家企业获得1.6亿元银行贷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水”。
一大批小微企业升格为规模企业后,经济效益蒸蒸日上,铭鑫冶金、锦兴服饰、中闽织造等企业年纳税突破百万元,石城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年纳税更是突破了千万元。
如今,该县规模以上企业已增至29家,宏达服饰、天翊服饰、万年青新型建材等5家企业已申报入规待批,石城工业“旗舰”抛锚扬帆。
内与外的平衡——
国内市场转战海外市场
市场,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去年以来,国内在矿山机械、纺织服饰等领域发展呈现下行趋势,产品供大于求,市场形势并不明朗。
是继续奋战国内市场,还是另寻出路?
石城县果断引导企业在稳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大胆开拓海外市场。该县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机遇,重新修订外贸出口激励措施,鼓励外贸出口企业报关出口,对本地报关出口新增出口业绩幅度大的企业,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同时,该县通过政策宣讲、上门服务等形式,鼓励企业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大胆“走出去”;重点帮助企业申报出口、项目备案,鼓励企业改善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支持重点企业、重点商品扩大出口。
石城赣东矿山机械制造厂是一家主要生产经营重力型矿山机械设备的企业,在兼顾国内市场的同时,该企业将目标瞄准海外市场,目前,产品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赣东矿山机械制造厂的带动下,该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外销之路:艺丰工艺有限公司生产的工艺盘子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华欣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体育用品销往欧洲国家,恒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石城米粉打进了美国市场……
旧与新的对接——
传统产业向高新化发展
矿山机械制造是石城县的传统产业,占据该县工业半壁江山,面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传统产业如何破旧立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呢?
求变,是一条必经之路。
为此,石城县制定了矿山机械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建立省级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园,立足产业平台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实力雄厚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矿山机械企业,该县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扶持。该县还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争创品牌,对创新成果、品牌建设、专利发明等获得国家或省级认可的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在技术创新与改造、产品研发与升级上强强联手,推动产业朝自动化、技术化、高新化方向发展。
变则通,通则久。
2014年,该县企业申报专利66项,通过授权21项,石城县铭鑫矿冶设备有限公司、江西省威尔国际矿业装备有限公司(石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威尔国际矿业装备有限公司(石城)的分类精选滚筒筛分机项目和恒鸿食品有限公司的螺杆挤压一次成型技术生产江西米粉项目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