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又称氟石,是化学氟元素的主要来源,工业上常用浓硫酸与酸级萤石精粉来提取氟元素。其广泛应用于关乎国计民生的诸多重要行业,既有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也有制冷、建材、冶炼、光学、陶瓷、玻璃等传统行业,同时还有国防、电子、军工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领域。
因此,我国将萤石列为24种战略矿产资源之一,定位是“可用尽且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认为,“氟化工的资源基础是萤石,与稀土类似的世界级稀缺资源”。

1、我国萤石资源特点
2018年,我国查明的萤石资源基础储量约为4554.3万吨,但平均品位较低,仅有34.7%,而品位大于65%的可以直接作为冶金级块矿的富矿仅有3000多万吨,仅占单一萤石矿床总储量的百分之二十几,占全国储量的8%,而在这类富矿中品位大于80%的可直接开采商品块矿仅有1000万吨左右,占总储量的不到10%。
除平均品位低外,我国萤石资源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富矿少,贫矿多,以伴生型萤石矿为主,且伴生萤石矿CaF2含量低等。
2、萤石产量
作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之一,我国萤石产量逐渐趋于稳定。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于2018年初公布的数据,2017年预计全球萤石总产量为600万吨,中国产量高达38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3.3%,是世界上萤石产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之一。
2012年至今,全国萤石产量保持在400万吨左右,年增长率趋于零或为负。考虑准入标准将持续实施,只有趋严而无放松可能,因此可以预见,萤石产能受此限制仍会保持稀少,行业供给难以大幅扩张。
3、萤石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萤石行业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总体呈现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特点。规模较大且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萤石采选企业仅几家,集中分布在浙江、江西、内蒙古、湖南等萤石资源大省,以金石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武义神龙浮选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华生萤石矿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均为民营企业。
面对企业呈现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竞争特点,国家近年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体现了引导行业走向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推动行业内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萤石行业的供给趋势将呈现结构性改变,需求量稳中有降。产品方面,受选矿提纯、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一型萤石矿仍然是酸级萤石精粉的主要来源。技术方面,在伴生矿选矿回收技术方面将会进一步突破,从而改变萤石供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