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甘肃省华亭市马峡镇赵庄村,田间绿浪涌动,与青山相接,一碧万顷。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石料厂采矿区的废弃荒地,周边乱石裸露,杂草丛生。
昔日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疤痕累累”的矿区,如今生机盎然,“颜值”刷新的背后是华亭市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不懈努力。

华亭市城区一角(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华亭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是全国十四大产煤基地重要县市之一。据《华亭县志》记载,华亭煤炭开采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随着境内资源的不断开采,曾经的砂厂、石料厂、砖瓦厂、大中小型煤矿,由于历史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渐渐变为“无主矿山”,植被破坏、水源污染、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一块块“生态伤疤”日益突出,修复治理刻不容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是字字千钧,字字千金。”华亭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赵海东介绍,经2021年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华亭市共有历史遗留无主矿山38个。很多矿山废弃多年,部分土地开裂,耕地林地损害,生态脆弱,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山体原有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为此,华亭市积极向上争取省级财政生态修复项目资金3353万元,全力实施历史遗留无主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个,完成无主矿山治理23个。

废弃矿山成生态福地(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3月,华亭市历史遗留无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开工启动,对马峡镇赵庄村、寺沟村,砚峡乡砚峡社区,安口镇安丰社区,西华镇草滩村历史遗留矿山集中整治,通过坡面整理、截排水、场地平整、覆土培肥和生态绿化等工程措施,对赵庄村1#石料厂、赵庄村2#石料厂、寺沟村建筑用砂厂、庄浪煤矿、杨家沟煤矿和草滩砖厂6个无主矿山影响区进行全面恢复治理,完成坡面整理13.5万立方米,夯填地裂缝21条,恢复耕地162亩,绿化面积1547.85亩,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2023年,华亭市投资1853万元,接续对马峡镇、策底镇、安口镇等8个乡镇15个村所辖的南川煤矿、红旗陶土矿、王寨石灰厂、红崖沟砂厂等17处历史遗留无主矿山影响区进行了生态修复。
“今年,平凉市还启动实施了甘肃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投资1.87亿元,对皇甫山片区、双凤山片区等3个无主矿山进行治理,预计年底前竣工。”赵海东说。

废弃矿山变花海(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植被恢复,土地重生,一山新绿,曾经的废弃矿山变身为华亭市新的风景线。
策底镇红旗川,是典型的采煤塌陷区。按照“塌陷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华亭市统筹整合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资源,建设占地面积265亩的田园综合体,将红旗川采煤沉陷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养生、生态民俗观光、农事采摘体验、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使采煤塌陷区在“修复”与“重生”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身处田园红旗川花海,游客们纷纷通过网络展示着眼前的美景。昔日的废弃矿山,已然成为华亭市乡村旅游“打卡地”,更成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生态“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