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煤田地质工作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煤田地质局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杨平介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着力在打造深地探测技术品牌上求突破,围绕黄河北富铁矿、胶东金矿、盐穴储能等重点领域,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关键技术突破。在重要矿集区、储能发展前景区、重大地质灾害区、煤矿安全生产区等关键地带试验、示范,形成了深部探测示范基地,为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成矿理论研究开辟富铁矿找矿新空间。围绕富铁矿战略性矿产资源,提出了“煤铁共盆”成矿理论,首次在煤系地层内发现了大规模厚层富铁矿,打破了矽卡岩型铁矿主要赋存于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的传统认识,取得了新区域、新层系、新空间的“三新”找矿成效,开辟了我国富铁矿找矿新方向。提出了概选矿带→精选矿田→优选矿区→定位矿体的“四级渐进”式找矿预测方法,首次将煤田地震探测技术运用于富铁矿深部找矿,精准识别矿致弱异常,成功破解了深部富铁矿体的定位探测难题,助力齐河-禹城地区成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
深地探测技术在新领域推广取得重要突破。在胶东金矿集区围绕三大主要控矿断裂,实施了我国首例金矿三维地震探测项目,揭示了区域构造格架及断裂带产状变化特征,查明控矿断裂倾角变化及拐弯位置,分析探索矿体赋存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预测了成矿有利部位,开创性破解了金矿深部找矿关键难点。在废弃盐腔储能项目中,创新推广三维地震技术,实现了薄互层盐腔空间形态准确预测,提出了正演模拟驱动的盐腔顶界面界定规律,形成了断裂、裂缝多尺度地震信息表征预测方法,构建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分析的盐腔全空间识别模式,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选址提供了重要依据。
钻探施工工艺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开展富铁矿深覆盖区钻探施工工艺技术研究,根据不同岩土层优化钻具组合,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打偏打斜的质量问题,钻进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创新井上井下联合防灾减灾技术,采用地面定向钻及高压注浆技术对顶底板薄层灰岩水害治理,钻孔进入目标层后,以“带、羽、网状”钻孔轨迹,探查所钻范围内目标层中地质构造,扩大钻孔控制范围,提高目的层注浆改造效果,将含水层改造为有效隔水层,实现水害区域超前防治目的。创新优化施工参数、优化复合定向钻进等技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施工质量和钻探效率大幅提升。其中,在陕西油气井、山西煤层气等项目施工中,达到了24小时钻探进尺600余米的效率,钻效提高了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