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从“要我建”到“我要建”,已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质的飞跃。黄石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十年持续攻坚,全市在产在建51家矿山全部启动绿色矿山创建,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9家、省级绿色矿山7家,绿色矿山数量居全省第二,金属类绿色矿山数量全省第一。
“绿色矿山建设在改善矿业形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矿区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构建和谐矿区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黄石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黄石在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中构建起了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全链条的监管体系。
2014年,黄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2019年,多部门联合印发《绿色矿山创建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制定《长江大保护矿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将绿色矿山建设与长江生态修复深度融合;2021年,颁布实施《黄石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2022年,出台《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2~3年实现露天矿山全部达标”的攻坚目标。十年间,黄石市累计出台专项政策文件8个,形成覆盖绿色矿山创建规划、建设、验收、监管全流程的制度体系。同时,黄石市成立市县两级“绿矿办”专职机构,落实“1+N”责任体系,建立绿色矿山建设信用档案,并通过实施“财政+金融+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一矿一策”技术帮扶机制、搭建矿山智慧监管平台等手段,凝聚起绿色矿山的创建合力。
近年来,黄石市提升矿山环境治理效能,实施了“关小上大、整合重组”专项行动,2015年以来,全市矿山数量从328家压减至172家,大中型矿山占比从18%提升至42%,建筑石料矿山最低规模从50万吨/年提高至500万吨/年。同时,黄石创新“生态修复保证金+保险”制度,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矿山达100%;推行“边开采、边治理、边复绿”工作法,华新水泥下纬山矿建成国内首个“无废矿山”示范项目。全市各矿山还累计投入2.1亿元实施了“智慧矿山”建设工程,建成三维地质模型、生产调度系统、安全监测平台等智能化系统,目前全市建成智能化矿山8家,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率达65%,安全生产事故率下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