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企业规模小、数量多、集约化程度低
目前中国铝加工业约有650个挤压企业、350个轧制企业、135个铝箔企业,2005年的生产能力分别为490万t/a、315万t/a和94万t/a,平均每个企业的产能都比美国和日本低许多(见表10)。
表10 2005年中、美、日铝加工企业产能的比较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过优胜劣汰、兼并重组整合后,挤压企业若能减少到350左右、轧制企业减少到150个左右、铝箔企业减少到50个左右,则有利于形成大中小企业搭配合理的优化结构。希望在挤压企业中,产能超过10万t/a的有20个,产能超过20万t/a有3~5个;在轧制企业中,产能超20万t/a的能有10个;铝箔企业中产能超过5万t/a的能有10个,则是比较理想的。
4.企业素养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企业素养偏低表现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低,而员工素质偏低则主要表现在操作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提高企业素养与员工素质是铝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中国铝加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科技活动层次较低;二是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投入明显不足;三是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四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五是高级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5.投资稍有盲目性,持续快速发展出现过热倾向
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在日益加深,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程度也在日益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基本原材料的铝材只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因为投资者看到了国内外的这个巨大市场需求,及中国铝冶炼和铝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正大力投资中国铝加工业。在2002-2010年这段时间内,对板带箔项目投资约1000亿元,为1953-2001年投资总额的9.5倍,平均每年的投资为110亿元,形成热轧生产能力400万t/a,冷轧300万t/a,双零箔25万t/a;对挤压材项目的投资约105亿元,形成约120万t/a的产能。在9年时间内形成这么大的生产能力,在世界铝加工业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这么大的生产能力到哪里去找市场?另一个问题是多数企业的主要产品结构雷同,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这种雷同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过于集中的现象,实质上是投资的一种盲目性,以致出现投资过热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