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伴随着急促的提示音,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以下简称辽宁局)监察执法四处处长张迪的手机收到信息:铁岭调兵山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没有半秒迟疑,张迪马上对辖区矿山企业开展实时调度督导:“大隆矿,调兵山市已发布暴雨橙色预警,请你矿安排人员前往各隐患点开展排查,立即实施停产撤人!”“收到,收到!”接到指令后,大隆矿迅速响应,对主副井、主扇、压风机房、瓦斯泵站等防汛要害场所的防汛物资、防汛设施、排水系统、电气设备防护等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有序组织人员撤离。
“这是我们与辽宁省气象部门建立的极端天气预警联络机制,通过移动MAS短信平台点对点‘叫应’受影响区域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和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入汛以来已发布预警信息28次,预警140127人次。”辽宁局统计中心负责人杨延伟介绍。
当前,全省正处于防汛关键期,像这样的调度场景,不时在矿山企业上演。辽宁局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处处长郭灵喜表示,保证矿山企业安全度汛,要在“防”上下大力气。“汛期前,我们会同辽宁省地方矿山安监局组成联合检查组,聘请行业领域专家,对全省64座尾矿库‘头顶库’逐矿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在汛前全部整改完毕。”郭灵喜说,同时还推动偏远山区尾矿库企业建立卫星电话值班制度,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做好“防”的工作离不开科技支撑。辽宁局充分发挥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科技优势,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全省联网煤矿的水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全覆盖检查,实现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防汛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辽宁局监察执法三处处长郑伟介绍,在气象信息应用方面,提前掌握天气信息,把“等雨来”变成“知雨至”,将安全防范工作再提前。
“接到暴雨橙色气象预警信息后,我们还会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持续跟踪、主动调度相关地区雨情汛情。”杨延伟介绍,目前,辽宁局已利用现场核查和监控系统,督促停产响应1103矿次,安全撤离20499人,责令降低尾矿库水位2座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