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国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综合治理项目(含二标段、四标段及第二批二标段),接受赣州市自然资源局专家团队竣工验收,项目成果获充分肯定。

验收现场
在项目实施阶段,省地质局有色地质大队工勘集团聚焦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痛点,创新采用“综合整治+系统修复”模式,通过地形重塑整治、截排水体系构建、配套道路修建、植被群落重建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对废弃矿山用地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修复。据统计,三个标段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达745.22亩,其中二标段修复312.78亩、四标段修复191.75亩、第二批二标段修复240.69亩,治理规模与修复质量均达到预期目标。

治理前

治理后
专家组在竣工验收时采用“野外实地核查+室内资料审查”双线并行模式。在野外核查环节,专家组分赴各标段治理现场,通过随机抽查、实地丈量等方式,详细核验工程质量与建设数量。室内审查阶段,专家组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实施流程、治理技术应用及成效的汇报,逐一比对各标段矿山采坑治理前、中、后影像资料,细致查阅施工日志、检测报告、验收台账等全套成果资料。最终,专家组对修复治理成果一致认可。
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实践项目,此次竣工验收的顺利推进,是兴国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矿山生态功能上取得阶段性关键成果,也为后续深化生态治理、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了坚实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