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已有一年,区内水泥企业是否还在生产32.5等级水泥、市场上有没有销售32.5等级水泥、下游企业及建设工程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为了解清楚以上问题,记者分赴新疆各地,走访水泥企业、销售集散地、商混站、建设工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新疆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进行了深入调研。
42.5等级水泥成为市场主产品
新疆是全国水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40%左右。新疆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之前,32.5等级水泥的市场占比在60%以上,各企业生产32.5等级水泥时使用熟料的比例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设备先进、注重质量和品牌的企业,熟料用量基本在65%以上;部分设备落后、能耗较高的企业,为获得成本优势,熟料用量长期低于50%,且掺加的混合材种类繁多。另一方面,由于在强度检测中难以区分32.5等级水泥的优劣,大部分企业只能压低价格抢占市场,新疆水泥企业长期在成本边际、甚至低于成本边际的环境下“恶斗”。
根据记者走访调研的情况,新疆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一年来,当地的水泥企业已经全面停产32.5等级水泥。执行到位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部门执行政策到位,新疆行管办联合住建厅、质监局严格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另一方面,下游市场的选择也加速了政策的落地。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北疆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每年有五六个月时间无法正常施工,为缩短建设工期,工程建设方普遍使用C30以上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且需要混凝土的3天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一般要求达到20MPa~25MPa以上。虽然使用32.5等级水泥也可以拌和C30混凝土,但其3天强度达不到工程建设方的需要,混凝土生产企业本身就倾向于使用42.5等级以上的水泥。加上政策出台后的叠加效果,42.5等级水泥迅速成为新疆水泥市场的主力产品。
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对水泥市场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去年5月1日前,新疆水泥价格最低时,32.5等级水泥的售价为160元/吨,每销售一吨水泥,企业要亏损50元。转产42.5等级水泥后,除去设备折旧,每吨水泥还有20元毛利。从行业效益的角度看,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提高了熟料的利用率,缓解了产能过剩,增加了行业利润,这才使得新疆大部分水泥企业扭亏为盈。
粉磨站专业分工差异发展
在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的大讨论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担心粉磨站生存问题的声音,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部分没有水泥窑的粉磨企业。
新疆的水泥粉磨企业大致处于三种状态:一是生产42.5等级水泥;二是转型生产混凝土微集料;三是关停并退出市场。
从技术和装备方面考虑,粉磨站生产42.5等级水泥和转产混凝土微集料都不存在障碍,企业之间三种状态的区别,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市场的供需关系。
据记者了解,在南疆,粉磨站基本都已转产42.5等级水泥,且水泥价格的上涨使企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北疆,一部分粉磨站转产42.5等级水泥,另一部分转型混凝土微集料的生产,为商混企业提供高品质原料。在东疆,受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影响,有一家产能30万吨的粉磨企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已经关停。
无窑粉磨企业的生存,终究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能效、管理、经营的水平,以及企业是否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进步,应该完全交由市场调控。未来,粉磨企业有望实现专业化分工、差异化发展。
省际接壤地区受到冲击
记者进行了两天的调研,并在两个水泥销售集散地发现了销售袋装32.5等级水泥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哈密市紧邻甘肃省敦煌市,两市之间交通极为便利。新疆又是西北煤炭的主产区,每天有大批车辆将煤炭从新疆运往甘肃,而这些车辆通常要空驶回新疆,因此从甘肃到新疆的运输费用极为低廉。两种因素相叠加,使得甘肃水泥的销售半径覆盖到了新疆市场,其中对哈密市场的冲击最为明显。
哈密市经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哈密市有水泥产能460万吨,实际水泥产量为92万吨,产能富余量达4倍以上,而哈密市的人均水泥用量已达到2吨,需求基本饱和。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本是哈密市去产能的重要举措之一,实际上却为其他省市水泥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受此影响,哈密市的水泥价格明显低于新疆其他地区。
2017年,哈密市水泥行业在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完成利润1765万元,实现扭亏,主要得益于新疆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后,水泥价格整体回升的红利。今年,哈密市水泥需求进一步萎缩,若没有价格支持,当地水泥企业恐将再次面临亏损的境地。对此,除了禁止区外32.5等级水泥的流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还是等待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
通过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新疆水泥行业的熟料使用比例大幅提升,标志着新疆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水泥窑、磨利用率的提升,不仅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等同于去产能工作取得关键进展。作为下游产业,商混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迅速调整,迅速适应,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均有提升。无窑粉磨企业运行良好,个别落后企业的关停,则是水泥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供给侧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一年来,新疆水泥行业的实践表明,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完全可行,对水泥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