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萧县全力推进非煤矿山整合提升、加快推进非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了非煤矿山整治,助推“绿色崛起”。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协调。为确保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高质量推进,萧县成立了非煤矿山生态恢复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和乡镇政府(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物价局、县公安局等11家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确保生态修复工程高质量推进、按时完成治理任务。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萧县及时出台发布了全县关停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宿州市采石场修复条例》、《宿州市136个关停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发布了《萧县关停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对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关停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因地制宜和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宜园则园”的要求,对关停矿山全面展开生态修复工作,加快改善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是强化督查督导,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整改质量。为确保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如期完成。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不定期深入矿山生态修复现场暗访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就萧县关停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抽调业务股室及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成立了四个督查督导工作组,不分昼夜,连续作战,深入到全县11个乡镇(开发区)88个非煤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现场协调、现场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难题。
四是强化非煤矿山整合提升、全面推进非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2017年县政府对列入省“三线三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中的14个矿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1273.2亩,投入治理资金1748.03万元。积极开展凤山周边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工作,萧县凤山隧道北口环境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治理面积238亩。2018年,为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萧县制定了《全县88个关停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对中央环保督察涉及萧县的88个矿山进行治理,投入资金13352万元,治理面积9705亩,顺利通过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验收。2019年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1个,投入资金5940万元,治理面积1282亩。2020年萧县实施治理矿山30个,治理面积1293亩,投入资金240万元。通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极大改善了萧县地质环境现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