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保障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加快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探索,加速实现由“黑”变“绿”,转型发展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2021年,我国原煤产量达41.3亿吨,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我国能源需求保持增长趋势,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新能源不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随着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煤炭行业在绿色智能开采、煤矿灾害防治、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依然拥有发展机遇。未来,我国煤炭产业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物质闭路循环、能量梯度利用、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利用。
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
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以后,我国煤炭产业自2012年起发展形势开始掉头向下,市场价格一跌再跌,行业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一是我国煤炭产业化解过剩产能,开发布局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下半年到2016年,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供过于求矛盾突出,煤炭行业遭遇了“寒冬”。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从2016年起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并提出相应配套支持政策。截至2021年底,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比下降至2%左右。
随着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以煤为基础,煤电、煤钢、焦化、建材、储运、金融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煤炭产销协同、新产业(54.710, 2.71, 5.21%)、新业态等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煤炭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十四五”煤炭消费峰值的到来,需深入推动煤炭工业改革,以数字化技术为引领,以煤矿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加快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下一步,我国煤炭行业和企业要积极承担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的双重任务,兜住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的底线,促进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和固碳循环,努力推动煤炭逐步由基础能源向保障能源、支撑能源转变,为推动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