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江新区精细描摹,用心绘就一幅人才发展的“工笔画”。画上,有气势磅礴的“大兵团”赴外招才引智,有丹青妙笔的高规格人才交流平台,有大笔挥洒的一诺千金爱才“诚意”……近悦远来的“画风”百看不厌,“千里马”竞相奔腾是点睛之笔,“千博万硕”引才工程入选省“五好园区”建设创新案例,更让这幅画锦上添花。缘何天下英才纷至沓来、筑梦新区?
刘石梅:我为新区人才工作代言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选择扎根湘江新区,最为看重的是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跟优厚的人才政策。各类政策不仅关心人才的衣食住行,还在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关怀支持,同时注重创新引导,真正做到了让人才安心、安身、立业。

人才档案
刘石梅,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装备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工程师,湖南省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研究,获得国家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参与编著《现代选矿技术手册(磁电选与重选)》等书籍。
2月21日,记者在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装备所见到刘石梅。他刚从加工厂回来,为一台即将交付的大型重磁拉磁选机作最后调试。“设备能实现重力、离心力和磁力等联合捕收磁性矿物,提高精矿品位及回收率,降低尾矿磁性铁品位。”刘石梅说,接下来,这台机器将安装至福建省一铁矿选场,取代现场传统的筒式磁选机。
高效利用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刘石梅一直以来的愿景。
“科研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交谈间,刘石梅聊起了从事矿产资源行业的缘起。“2004年,我考入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求学时光。2011年硕士毕业,被长沙矿冶研究院学术型的工作环境吸引,争取到了这一工作机会。”刘石梅笑称,左家垅见证了他的青春时光。
回忆起初次进入磁选机励磁线圈生产一线的场景,刘石梅记忆犹新:“灰尘多、温度高、重体力活,我必须全副武装地进入现场。”之后几年时间,他深入加工厂历练,潜心了解磁选设备等产品,为后来设备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年,刘石梅带领团队开展电磁高梯度磁选机大型化研究。一年时间,团队经过大量的实验并借助CAE软件等先进设计手段,逐步将设备分选腔的直径提升至2米,设备处理量成倍提升,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该设备成功应用到厦门某高岭土生产企业,每年可为该企业创造效益约5000万元。

2021年,智能装备所的选矿工艺和设备,在海洋矿产资源开采中接受考验。“多金属结核矿浆泵送到海面,如何实现大流量、低浓度、宽粒级、非稳态力场、有限空间下的矿浆快速高效预处理,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刘石梅介绍,团队成员在海上开展实验近40天,成功通过海试,并为之后的商业化开采积累了数据。
瞄准“城市矿产”,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采访中,刘石梅提到“城市矿产”一词。他解释,?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可循环利?的钢铁、有??属、稀贵?属、塑料、橡胶等资源,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具、汽车、家电、电?产品、?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其利?量相当于原?矿产资源。城市矿产,是对这些废弃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形象比喻。
“我们所从事的是应用型研究,在科研与市场之间找寻结合点。”刘石梅介绍,目前智能装备所正瞄准“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发力,已组建起一支19人的核心团队,成功攻克光伏组件回收领域系列核心技术并形成装备产品。2022年6月,智能装备所获批“湖南省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该领域湖南省首个科研平台。

此外,智能装备所研究开发的选矿全流程先进控制系统、锂电正极材料智能工厂、锂电前驱体高精度合成控制系统、磁选装备、高压电选机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先后成功建成广西高峰、广东凡口、长远锂科、宁夏汉尧等一批国内智慧矿山/智能工厂行业标杆项目及域潇集团、盛和资源等海滨砂资源综合回收示范线。
扎根长沙19年,满满获得感
不同于传统科研工作者的严肃,刘石梅是个爱笑的“理工男”。“我爱打乒乓球,是长沙矿冶院乒乓球协会的会长。工作之余,我也会带上家人去爬山、赏花,打卡新区的热点旅游地。”采访中,他不时展示自己和家人的出行照。
“从上大学至今,我已扎根长沙19年,深爱着这片充满前景的广阔热土。”刘石梅分享道,他认为新区聚集的人才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浓厚的技术氛围非常有利于科研活动和企业发展。

刘石梅分享,2023年开年,智能装备所凭借出色技术实力再获肯定,成功中标开年首个超千万合同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长沙矿冶院在钢铁冶炼自动化领域实现行业新突破。
“下一站,我们会去到四川等地的新项目,为我们的技术创新找到更多应用场景。”刘石梅将继续奔赴各个项目,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这条路上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