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变化可大了,废土石被清理走了,树也种上了,草籽也发芽了,石挡墙、排水沟、截水沟都硬底化了。”日前,村民黄大爷兴奋地说。
2021年底,汕尾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收到群众反映,辖区内有个采石场,责令关闭许久,但一直未进行修复。群众提供的照片中,光秃秃的废弃矿坑与周边的绿色对比强烈,让检察官十分揪心,第一时间赴现场核实线索并深入调查。
现场勘查、无人机航拍、调取矿山档案、比对卫星遥感图片、走访当地村委会及附近村民……经过调查,检察官了解到,这个矿山自2018年就被责令关停,经多年开采,形成一露天不规则椭圆状采坑,南北长约400米,东西长约300米,最低开采标高位于坑底+67.64米,原有的采矿区、加工区、生活区、矿区道路相关的复绿复垦工作推进缓慢,采矿区域及其周边生态系统一直处于受侵害状态。
长达十余年的无序采矿,给这里留下了生态破坏恶果,矿区内最大相对高差135.85米,石场内东北侧矿体上部覆盖层及风化层较厚,力学性质较差,对周边村民的生命财产是一个安全隐患。2022年2月,汕尾市检察院对负有监督涉案矿场复垦治理法定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职能部门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办理,并就公益受损事实、行政机关职责、整改方案等,多次与职能部门进行公益诉讼诉前磋商,以期推进涉案矿场复垦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汕尾市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多次到现场查看复垦治理进度,在发现矿场复绿复垦治理进度缓慢的情况下,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对复垦治理情况进行鉴定,通过现场定位调查和航拍正射勾射,查实矿区北东侧矿山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未按照治理方案进行修复,仍有大量弃渣堆积,周边堆放的废土废石有滑落趋势,前期崩塌体还未清理,尚未复垦治理土地面积达61亩。
参与办案的检察官回忆说:“涉案矿场复绿复垦工作推进缓慢,采矿区域及周边生态系统一直处于受侵害状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依然存在。我们借助府检联动机制,就矿场当前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政府进行通报、磋商,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牵头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涉案石场的复垦治理工作。
在推进过程中,检察机关多次组织召集磋商会议,与有关职能部门,石场、评审专家、施工方代表共同研究涉案矿场的复垦复绿方案,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意见,主动协调解决行政执法难题。同时,充分考虑到矿产资源开采的所涉及的经济价值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建议根据矿场生态受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垦复绿方案,如在涉案矿场边坡种植相关爬藤植物、播撒草籽,在台阶外侧修筑浆砌块石挡墙,防止雨水及地表径流直接冲刷或带走泥沙,修建截水沟以保证部分地表径流水均可以顺利排出。
经过多方努力,2023年8月,涉案矿场的复绿复垦治理工程顺利通过验收。2023年12月,汕尾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干警对涉案矿场的复垦治理情况进行“回头看”,发现涉案石场已初步完成复垦治理工作,爬藤植物、草籽已生根发芽,排水沟渠、废土废渣的清理工作均已完成,伤痕累累的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