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经历一场雨后的初夏,西夏区志辉源石酒庄一派生机,林木葱郁,湖水澄澈,鸭子游弋其中,泛起层层涟漪。“这里曾是废弃矿坑,每逢春夏交替时节,大风裹挟黄沙肆虐。”志辉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望着眼前生态优渥的庄园说,“小时候,最怕刮风天,风沙无孔不入。”现在,却是另一番天地。

酒庄内树木葱郁
志辉源石酒庄所在地原是采砂矿坑。从1997年开始,从事砂石料开采的民营企业家袁园的父亲袁辉,响应生态建设号召,毅然投身采空区生态治理修复工作。他带领团队,通过周而复始的追肥筛土、植被再造和灌溉设备铺设,对贺兰山东麓1.8万多亩的砾石荒地进行改造,最终将废弃砂石矿区打造成园林式的中国葡萄酒庄。
57岁的华西村村民牛振明是这场蜕变的亲历者。20年前,他作为首批工人参与志辉源石酒庄建设时,狂风卷着砂石,眼睛都睁不开。他与工友们回填矿坑、改良土壤,种下一棵棵树苗,搭建石砌酒庄。“能看到现在的美景,所有的辛苦都值了。”看着绿树成荫、葡萄藤茁壮成长的酒庄,牛振明感慨万分。

葡萄园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袁园常常看到父亲带领工人们在风沙中种下一棵棵树苗,一种别样的情感也在她心底悄然生长。在她的眼里,这座酒庄早已不仅仅是一处产业,更是带动一方发展的希望所在。
大学毕业后,袁园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将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推向新高度。她将葡萄种植面积扩大至3000亩,还引入攀岩馆、滑雪场等文旅设施,把酒庄打造成全时全季旅游胜地。
“2008年以来,袁家两代人一心扑在矿坑修复与酒庄建设上,种植了8000亩的生态林和3000亩的酿酒葡萄,也让贺兰山下的这片戈壁滩从过去的荒沙滩变成了现在的金沙滩。”袁园说。
如今,志辉源石酒庄年生产葡萄酒300吨,年产值达5200万元,其生产的“山之魂”和“山之子”干红葡萄酒更是先后荣获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铜奖等100多项国际国内奖项。
在贺兰山东麓的张骞葡萄郡项目现场,同样上演着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工人们抢抓植树黄金期,忙着搬运树苗、挖坑、栽种、浇水。“每种下一棵树苗,就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一份绿色希望。”宁夏金葡萄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整治前后对比。(受访单位提供)
张骞葡萄郡银谷世界碳汇葡萄园位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核心区,其前身为同元砂矿,2021年闭矿后划拨给该公司。自2022年项目启动以来,施工队克服干旱缺水、风沙大等重重困难,实施多项工程。已完成防风林带种植1146.7亩,1978亩高标准葡萄园长势良好,累计投资2.3亿多。
近年来,银川市西夏区以“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修复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一体化综合施策。通过‘政策+服务’‘政府+企业’‘生态+产业’协同发力,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西夏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西夏区已累计完成镇北堡镇云山矿坑、怀远路街道同元矿坑等历史遗留矿坑3处生态修复,修复面积达4560亩。今年,计划完成30处历史遗留矿坑生态修复,修复面积5240亩。西夏区森林覆盖率从13.64%提升至13.95%,2024年在自治区效能目标考核林长制工作中获得优秀等次。
为让这片土地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西夏区还将持续推进“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等项目,进一步提升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水平,巩固修复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