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深夜11时,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北侧,一艘浮吊船将海砂从母船过驳到了另一艘运输船,在通过“量水尺”的方式确定海砂数量后,两艘船各自离开。在此过程中,船舶AIS信号凭空消失,电波信号数次变更,这些都是船上人员为逃避监管使用的“花招”。
次日凌晨,深圳海警根据情报登船检查,运砂船上的管事出示了前航次货物的单据,企图蒙混过关,但很快被海警执法人员识破。前海检察院提前介入后,陆续指引海警机构将涉及运输、买卖环节的9名犯罪嫌疑人一一抓获。
2024年5月13日,深圳海警以9人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经过检验、鉴定,查获的船只装载了近3000立方米的海砂,价值人民币28万多元,拍卖款近31万元依法上缴国库,而其贩运盗采海砂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9名犯罪嫌疑人均认罪认罚,自愿通过购买海洋碳汇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并主动缴纳了29万元的生态损害补偿金。前海检察院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经过深入研究后达成共识,后者专门出台了《认购红树林保护碳汇替代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实施方案》。
2025年6月4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向前海检察院出具了《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碳汇证明》,确认认购红树林碳汇量为520吨,目前认购的碳汇已经依法完成注销。
前不久,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适用认购碳汇履责方式的实施意见(试行)》,从制度上对认购碳汇履责这一方式作出规范,以可量化的方式促进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