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爱好者舒展拳脚,登山客沿着步道拾级而上,摄影师架起三脚架捕捉飞鸟踪迹……8月8日清晨,邯郸市峰峰矿区响堂山森林公园又迎来了众多晨练者和游客。放眼望去,满目翠绿,这座曾因无序采矿而遍体鳞伤的废弃矿山,如今已蝶变为“城市绿肺”。
“以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模样。”响堂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养护工王亚指着远处裸露着的岩壁说,这是采石场留下的最后几块“伤疤”,如今正渐渐被新栽的侧柏、油松等绿植覆盖。
峰峰矿区一度拥有1100家大小煤矿、100多家采石场,多年地下挖煤、地上采石,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今年56岁的王亚家住黑龙洞村,临近响堂山森林公园。“一开窗,桌上就一层灰。”王亚说,那时的响堂山,运输石料的车辆川流不息,山体像被巨兽啃噬过,矿坑套着矿坑。
2016年,邯郸市打响矿山修复攻坚战,峰峰矿区率先启动响堂山生态修复。
“一次性关停了11家石料厂。”峰峰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主任科员张怀赋说,修复首先面临“造土”难题,工人们用麻袋背土上山,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凿出层层林地。没有水源,施工队开凿深井,建设蓄水池和变电站,引水上山,并将滴灌系统层层铺设至灌溉区域。
截至目前,总面积6000亩的响堂山森林公园,累计栽植油松、榆叶梅、海棠等乔灌木200余万株,成活率在90%以上。
废弃矿山重现青绿。“健康生活”登山游、“漫游响堂山”休闲游、自行车文化节……每年春秋季节,响堂山森林公园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活动。“去年全区完成各类营造林1.7万亩,现有林地面积达9.43万亩,林业碳汇发展优势和潜力巨大。”峰峰矿区林业发展中心造林科负责人吴春涛说,今年6月,依托河北省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该区谋划了响堂山森林公园降碳产品交易项目,将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守护响堂山的绿水青山。
既要保护,还要发展。
近年来,峰峰矿区打出“矿山减量化、开采规范化、修复多元化”组合拳,全区矿山数量从50个减至9个,大中型矿山占比提升至71%,“生物+工程”“修复+旅游”等修复模式落地见效。
“采一座山,得一片林。公司对露天矿山采取‘横切式’开采,像切蛋糕一样,采完一层就修复一层。”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矿山运行部部长刘保军说,秉持“开采即修复”理念,通过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造林绿化等综合措施,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修复后的矿山重新披上“绿装”,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从响堂山森林公园驱车而下,行至磁州窑路中段,一组长约600米、高约25米的大型山体浮雕迎面而立。“这可是废弃矿山修复的最佳诠释。”张怀赋解释,这处山脉曾是基石裸露、砾石遍野的废弃矿脉。修复过程中,矿区将裸露山体治理与磁州窑文化相结合,精心雕琢大型山体浮雕,废弃矿脉变身“露天艺术馆”,年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