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宽城满族自治县承德京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城矿业集团)孤山子铁矿采区看到,12万余株侧柏、刺槐、地锦等植被郁郁葱葱。在未治理前,这里曾是一片寸草难生的裸露岩石,它的生态蜕变,得益于超大规模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绿色低碳开发成套技术。这项由京城矿业集团联合东北大学、中冶沈阳勘察研究总院研发的成套技术,攻克了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高效利用与绿色开发两大行业痛点。该技术在7月21日—22日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组织的评价会上,整体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原矿品位低、共伴生组分复杂等问题,导致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性差、环境污染大,难以实现高效开发利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运营总监刘效良表示,该套技术成果为全国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绿色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力推动了行业绿色转型。
该项目团队经过三年持续攻关,通过三大核心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攻克了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行业难题,实现了从“低效矿”到“高值矿”的产业升级,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你看,这1条皮带就相当于150辆卡车的运力,可年减少车辆运输80万次。”京城矿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银说,该套技术中首创的“破碎站分布式布局+胶带集中输送系统”,显著降低了能耗与碳排放,既提升了运输效率,又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扬尘、尾气污染等顽疾。
这套技术中的“高压辊磨替代一段球磨”和“干湿协同预选抛尾”选矿技术,使铁、磷回收率分别达到92.86%和70.47%,铁矿资源化率提高30%以上,有力破解了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经济性差的难题。这意味着同等规模矿山可多回收近百万吨资源。
针对露天矿山裸岩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该团队创新高陡边坡动态复绿与生态修复技术。
“我们在裸露硬岩边坡上穿凿岩孔,覆土回填后接滴灌管,植入营养杯,实现了客土造林。”李银介绍,目前,该企业已投资3.5亿元,治理采区、尾矿库、排土场等5200多亩,栽植果树4.5万余株,各类乔灌木1亿余株,为露天矿山裸岩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工业应用数据显示,该套技术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3.67亿元,年减排二氧化碳10217吨,削减废气排放8840万立方米,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这项中国原创技术充分展现了我国在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