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累计完成科技成果155项 创造效益2600多万元
11月16日,在同煤集团刚刚举办的第三届职工技术成果推广介绍会上,忻州窑矿展示的《覆带式应急排水车》、《掘进机拖缆装置》、《机械联动闭锁装置》等10项科技项目分别获得同煤集团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矿共完成科技成果155项,创造效益2600多万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该矿坚持每月组织一次科技成果立项评审奖励,并成立科技成果评审领导组,明确了科技成果审核流程、考核范围、立项范围、考核规定和成果评比奖励。每月20-25日,由各单位技术创新完成人填写科技创新成果申报表,履行验收认定程序,由分管副总组织相关科室验收认定,根据创效大小评定奖励等级,最后由评审领导组审批后,将奖励转入受奖人员的工资账。
该矿领导带头冲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据科协负责人介绍,为了寻求矿井快速排水办法,补起矿井应急救援短板,该矿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与机掘三队邢宏禄、机分厂副厂长刘文进组成公关组,苦战3个月,成功研发了一台快速移动的覆带式应急排水车,填补矿井救援的空白,荣获同煤集团科技成果一等奖。
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在生产一线,创新主体更是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为了营造全员开展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提升干部员工技术创新能力,该矿利用基层“大师工作室”这一阵地,现场开办技术创新培训班,今年以来,累计举办技术攻关培训班25期,培训技工500人次,点燃了员工创新热情,使生产一线推出一批批技术成果。机掘三队技术员高炳元、张风立针对掘进时粉尘飞扬的状况,设计了一套可随着掘进机向前移动的全断面喷雾装置。这个装置固定于装载机上,安装了10个不同角度的喷射头,可将水雾覆盖巷道整个断面,阻隔粉尘蔓延,保护了员工身心健康,而且节省了人工移动喷雾工序。机电科技术人员为保障矿井盘区辅助运输区间安全,用了一个月时间研制了《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红外热释警戒系统》,这种系统采用人体辐射波长9-12um段特别敏感的红外热释传感器和断电装置,当人员进入辅助运输区间时,装置立即报警,并及时切断运行绞车电源,为矿井安全保驾护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科技创新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我们要立足创新再铸辉煌,让创新创造成为科技安全发展的强大动力”。矿科协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