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仓全面加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企业的管理,从目录制企业管理引导到强化行政审批及执法管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行业行业规范化运营水平提升明显。
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行业。每年开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企业申报通道,对申报企业明确相关规范要求。申报企业必须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运输车辆专属停放场地、自有运输车辆不少于15辆、具备健全的公司架构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并拥有专职安全管理员等要求。车辆必须符合“绿色四达标”要求,即排放达标、外观达标、车型达标、信息化达标。驾驶员也有资质的详细要求,且人车绑定。目前共有22家企业,460辆渣土运输车纳入目录。未列入目录的运输企业和车辆不得在太仓从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的经营活动,建筑(施工)单位需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交由目录内的运输企业运输处置。企业需要增减车辆,或是车辆驾驶员有所变更,都需要及时到城管部门报备。
强化目录制企业监管。在目录制企业中全面推广安装主动安防系统,利用人脸识别算法、智能视频分析等先进技术,全面分析驾驶员及驾驶状态,实现前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预警、分心驾驶预警等诸多功能。由第三方服务公司每月为目录制企业出具主动安防报表。同时,太仓城管局制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考核办法,结合交警和城管执法的情况,将超速、疲劳驾驶、抛洒滴漏等7项关键指标纳入对目录制企业考核中。2021年发放考核扣分告知书71份,累计扣分313.9分,涉及19家目录制企业。约谈违法驾驶员92人、企业8家;停运目录制企业10家,停运目录制车辆10辆。每月编制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行业运行月报,将积分制考核情况、安全工作核查情况、不规范驾驶运行情况等进行专项通报。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管理,在目录制审批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专职安全员,与交警、运管等部门定期深入企业对安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提供线上学习平台、菜单式目录,供驾驶员们自主按需选择。对全体目录制企业负责人及驾驶员进行多种形式安全主题教育,确保安全教育落实到目录制企业的每个人。每季度抽取25%的目录制企业开展安全专项检查,确保全年目录制企业全覆盖。通过精细化管理及教育,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