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持续贯彻实施“水十条”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六大水库水质常年保持优良,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全市2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9%,2021年大别山水生态补偿指数P值为0.634,为历年最低值,自2014年以来,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实施以来连续8年达到补偿条件。
严守红线。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河道采砂项目不需要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编制六安市“三线一单”,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分类分区管控要求,重点关注砂石资源开采有关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综合划定六安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 4348.01km 2 ,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8.12%。依据划定成果,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和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严把项目准入关。
推动立法。2017年之前,六安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稳定的重要指标是铁锰含量,与河道采砂有较大关联,因此起草了六安市获得立法权后的第一部实体性法规《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市区以及县城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河道采砂的许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要求,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上游划定必要的禁采区”“根据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特殊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的采砂采取临时限制措施等违法行为”。《条例》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2018年后东淠河横排头上游采砂活动停止,市级水源地淠河总干渠铁锰指标也全部达标。
狠抓整改。针对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淠河金安区马头镇陈滩村河段违规超量采砂问题,责令超量开采的金安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立即停产整顿,依法依规查处到位;严格落实采砂规划和许可要求,举一反三排查淠河河段采砂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并严格落实长效监管机制,督促采砂企业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落实生态治理要求。做到依法查处违法行为,采砂管理规范有序,目前已经通过省级验收。此外,市委督查办、市生态环境局、市电视台组成联合暗拍组,不定期制作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河道采砂专题片,在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调度会上通报曝光。
联防联控。开展多次现场巡查,强化淠河河道采砂管控,规范各采砂场采砂行为,采取建围堰、多级沉淀池等采砂方式,避免对水质产生影响。同时,分别与合肥市、淮南市签订了《跨界水体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完善跨界水污染防控合作机制,妥善处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相互通报跨界水体水质、砂石资源开采管理等情况,协调跨界流域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