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铜矿资源储量少、需求量大,导致我国对海外的铜资源依赖大,开发一种能够提高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的新工艺迫切需要。”江西理工大学清洁选铜团队吴昊激动地说道,“既然有这个想法,那么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不论花费多长时间,我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报国显担当,无愧之选择,清洁选铜团队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艰苦奋斗之路。
考察了解,助力绿色矿山发展
据了解高碱选铜工艺是造成铜矿资源利用率低,高碱废水和尾矿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团队想要研究可以减少高碱废水和污染物的产生的清洁选铜工艺,从而实现矿山环境污染防治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移到从源头上控制。“一开始就只想研究出提高铜矿资源回收率的工艺,但目前的研究还可以助力绿色矿山发展,我们很愿意能为国家的矿山生态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吴昊说。
潜心研究,明确开发工艺方向

研究是打开实践之门的金钥匙。在大量的研究实验中,团队发现浮选过程中硫化铜矿与硫铁矿表面静电位不同,在相互接触时会形成“原电池”并发生电化学腐蚀作用,导致硫化铜矿加速溶解并增加矿浆中Cu2+等难免离子含量,活化硫铁矿等非目的矿物,造成硫化铜矿浮选分离难度增大,必须采用“强压强拉”的高碱工艺才能分选复杂铜多金属硫化矿。“低碱选铜工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提高铜及伴生贵金属的回收率,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吴昊表示。
坚定使命,踏上攻坚克难之路

穷山距海,追光而行。在研究初期,团队进行了大量实验,但也避免不了遭遇研究的瓶颈——在低碱条件下铜硫难以分离。为跨过这个难关,团队成员日日奋战,生活作息紊乱,时常拿小面包顶肚子,身体慢慢挺不住,小伤小病时常发生。成员因未按时吃饭出现胃痛和低血糖的情况,但无一人喊苦,无一人退缩,践行着“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的原则。
团队潜心攻关,历经前期调研、问题分析、实验探索、药剂研发、落地应用的一系列过程。并且整个团队从一开始在解决复杂难题时尚未完全具有完善的科研体系,难以发挥团队的最佳潜能,到互相勉励,共同成长,逐步变成了“一家人”。
坚守信念,他们不仅用自身行动响应国家绿色矿山建设的号召,而且作表率带动青年学子投身于条件艰苦的矿山企业、扎根矿山,把论文写在祖国矿山上。
取得成果,投入实践发光发热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团队基于硫化矿之间的电化学腐蚀作用机制,成功研发了硫化铜矿高效捕收剂和硫铁矿低碱缓蚀剂等新型浮选药剂。团队开发的成果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攻克了低碱条件下硫化铜与伴生硫化矿难以高效分离的难题,全面提高了铜与伴生贵金属的回收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了解拥有了新技术的团队在不断完善技术的同时,还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最终该技术已在多个铜矿企业推广应用,实现了复杂硫化铜矿的清洁高效分离,避免了高碱条件下选铜带来环保隐患,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也保证了矿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团队积极为铜矿企业公司与当地村庄搭建合作桥梁,实现战略联动。目前已在建立车间合作生产绿色选矿药剂,实现了与属地周边村庄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青春如火,初心如炬,清澈的爱只为祖国。我校清洁选铜团队怀着改善我国对国外资源依赖的初心一路走来,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实践,将对祖国的爱深刻融入到实际行动中去,一路生花,在矿山种出了奋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