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达拉特经济开发区的新创资源再生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娴熟地对流水线上一台台废旧家电进行拆解,产出的废塑料、废铜铁铝及其合金等均进入下游企业再生利用,各类拆解处理产生的危险废物与其他环境风险物质均得到规范利用处置,既有效防范了环境污染风险,又促进了资源回收利用。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资源丰富,多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列,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远景储量占全国远景储量的四分之一,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畅通经济大循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4年,全区产煤量达12.9亿吨,完成保供任务8.3亿吨,占全国34.5%;发电量超80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3150亿千瓦时,占全国16%,均居全国首位。在大力发展传统能源产业的同时,内蒙古也面临着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固体废物存量巨大、增量难控、存在环境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为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现状,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进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亮底色。
制度先行,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制度是纲,纲举目张。制度建设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工作推进机制及细化措施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涵盖粉煤灰和煤矸石源头减量、生态修复、循环利用等项目落地实施。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成功入选。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主体、市民践行的运行机制,切实凝聚各方共识,强化要素集聚,形成工作合力。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指导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分别制定“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强化政策联动、沟通会商、信息共享,督促指导将“无废城市”建设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融合,加快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以高水平保护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质量生活。
科技赋能,促进固废处置提质增效
粉煤灰原本是煤炭工业领域的废料,但经历“浴火重生”,可以转化为战略资源——氧化铝。内蒙古煤矿产业发达,巨量的粉煤灰虽然大多富含铝元素,但由于提取技术难度大,导致大量可回收资源未能得到有效转化利用。多年来,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蒙西铝业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等国内院校专家联手,历经20多年科研攻关,探索出一整套适用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业化生产的配料、煅烧、熟料自粉化及高温粉料输送等工艺、技术、生产方法,实现了工业废渣的利用转化,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确立为利用非铝土矿发展氧化铝工业的示范项目。
科技赋能激活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一池春水”。内蒙古汇能硅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基固废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生产企业。公司于2024年3月开工建设年产7万吨铸造铝硅及硅铝钛多元合金生产线。目前已完成中试,预计正式投产后,每年可处理煤矸石粉煤灰固废20万吨,规划生产铸造铝硅合金3.85万吨,硅铝钛多元合金3.15万吨,橡塑填料2.68万吨,深入破解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难题,把减污降碳落到实处。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新质生产力发展。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持续加大科研力度,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其中,呼和浩特市先后设立以粉煤灰为重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攻关专项,与内蒙古工业大学联合开展畜禽粪污发酵还田科研攻关,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与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供“外脑”支持。鄂尔多斯市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组建“鄂尔多斯市固体废物研究院”并与当地高校合作实体化运行,广泛引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企业入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全国招才引智、聚力创新的共治共享发展格局,推动固体废物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建成全国首个“工业固体废物特征属性数据库”,在线上全面公开固体废物物理化学污染成分、有价值组分等数据,为工业固体废物精准利用提供全面的基础数据信息。包头市目前拥有384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024年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为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变废为宝,持续提升综合利用水平
炎炎夏日,草木葱茏。最近几天,包头市的市民纷纷来到市区北部的大青山散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大青山具有丰富的岩石资源,这里曾聚集数百家采石、采砂企业。在矿山开采活动中,地形地貌遭到严重破坏,留下了大面积的山体创面和矿坑,生物多样性锐减。包头市利用市域内产生的建筑渣土、农业秸秆、畜禽粪污、工业中水对废弃矿山进行修复,经过两年治理,大青山南坡的生态景观已得到明显改善,矿坑及危岩体区域完成治理,利用改良复合肥栽植油松、海棠、新疆杨等数十类苗木,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82%,吸引了狐狸、野兔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到此觅食栖息,自然生态得到充分恢复,完成了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的转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项目实施,截至2024年,完成建设项目172项。近年来,三市立足当地实际,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呼和浩特市以项目带动“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内蒙古汇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粉煤灰系列产品加工等项目,涵盖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医疗垃圾处置、建筑垃圾回收综合利用、污泥焚烧处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各环节,全方位提升首府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包头市紧紧抓住稀土产业、硅产业两大优势,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大力发展光伏装备产业集群,坚持一体化推进源网荷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2024年工业固废产生强度较2023年下降12.6个百分点,源头减量效果显著。鄂尔多斯市通过强化“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炭能源供消结构调整等策略,从源头降低重点行业固废产生量;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存量消纳和综合利用、优化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固体废物污染协同控制;建设绿色开采试点示范矿井,鼓励井下建设毛煤预排矸系统或井下选煤系统,将煤矸石直接在井下用于充填采空区,实现采煤、煤矸分选和废物充填三部分结合,构建起了井下“采、分、充、采”的循环闭合开采体系,通过源头减量、控制增量,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过程。新征程上,内蒙古将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现状,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实现“无废社会”美好愿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