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利部以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为目标,通过划定河湖管控边界、整治河湖“四乱”问题、科技赋能监管等举措,推动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据了解,目前,170万公里河道、3000多个湖泊已明确管控边界,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3.31万公里,恢复连通湖泊水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同时,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河湖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基本实现对14万条河流、3000多个湖泊、30万名河湖长、300万条河湖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
划定管控边界,筑牢岸线保护基础
水利部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明确170万公里河道、3000多个湖泊的管控边界。全面建立岸线规划管控机制,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全部印发实施,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3.31万公里,占规划岸线总长的近70%,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复河湖自然岸线。依据规划从严审批许可岸线利用项目,完善河湖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重拳整治乱象,修复河湖“肌体”
水利部聚焦妨碍河道行洪、侵占水库库容问题,清退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的岸线,累计清理整治“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29.4万个,拆除违建1.5亿平方米、铲除非法围堤2万公里、清理垃圾超过1亿吨,整治北江龙洲岛等一批“大块头”重大违建,修复昔日破坏河湖肌体的“伤疤”。修复重点流域生态,腾退修复长江岸线160多公里(打造滨水绿地),对洞庭湖、鄱阳湖等实施退圩还湖,恢复连通湖泊水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200多个西湖);此外,大中型防洪水库恢复防洪库容2200多万立方米,清理妨碍行洪作物、片林13.5万亩,保障汛期洪水顺利下泄。
科技赋能监管,实现动态化管理
水利部还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河湖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应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AI)、北斗定位等技术,实时掌握水域变化、岸线利用、河道采砂等情况。目前,已实现对14万条河流、3000多个湖泊及采砂河段、3万个岸线功能分区、10万个涉河项目、30万名河湖长、300万条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全国河道砂石采运“一码通用溯源”,违建AI识别精度超85%,北斗监控水下采砂深度达厘米级。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健全健康管理体系
水利部为河湖全面“体检”,组织首轮全国河湖健康评价,建立2.16万条河湖“一河一档”健康档案;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实施122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带动各地建成一大批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