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行的新时期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建设推进会上,陕西省119处煤矿荣获2022—2023年度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数据显示,这些安全高效煤矿,占陕西省煤矿数量32%左右,却贡献了69%的煤炭产量和81%的利润。
陕西省煤炭安全高效矿井评审命名工作起步于2016年,由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从评审命名第一批57处安全高效矿井至今,近10年共命名了四批安全高效煤矿。该项工作在每两个年度陕西省评审命名安全高效矿井的基础上,推荐参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
截至2024年底,陕西已建成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煤矿22处,占全国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煤矿数量的1/4,总产能3.36亿吨/年。平均单井产量1527万吨/年,原煤工效68.8吨/工,吨煤成本232元/吨,综合单产80.6万吨/(个·月)。
“近年来,全省安全高效煤矿创建步入快车道,所命名的安全高效煤矿在能源保供稳价关键期勇挑重担,在改革攻坚新阶段主动作为,既是我省煤矿先进产能的代表和标杆,也是我省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朱周岐说。
随着智能化煤矿建设的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底,陕西省完成了47处智能化煤矿建设,入选的15处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已全部建成。全省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58个,建成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07个。钻锚一体化智能快掘系统、10米超大采高成套装备、薄煤层智能开采装备等大国重器在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陕西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初步形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为全国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