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苏州吴江城投集团聚焦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注册成立了建筑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让建筑垃圾化身城市建设的新“宝藏”,在探索中走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转型路。
自2024年3月,吴江发布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政府指导价后,瑞源公司同步上线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收运处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并配套开发微信小程序。成效直观体现在清运预约单上,截至8月12日,该公司已累计完成6826个预约单,收运24615车次,收处建筑垃圾量近18万吨,将垃圾的综合处置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真正做到“吃干榨净”。

畅通绿色循环“高速路”
传统建筑垃圾收运时,往往采用人工或电话预约,这导致预约进度、费用明细、清运安排等信息难以实时查询,进而造成清运周期长、信息不透明、沟通成本较高等问题。
针对不同建筑垃圾产生源,瑞源公司创新性开发“五源分类”预约机制,用五个专属端口,精准覆盖居民个人、物业服务企业、村(社区)委员会、属地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建设工程单位等建筑垃圾产生主体。用户无需下载应用程序,仅需在微信上搜索“建筑垃圾智慧清运”,手指一点,便可便捷访问相应端口。
这一贴合如今微信用户习惯的入口端设计,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通过这一指尖“入口”,从在线预约、信息填报开始,到最终的费用估算与支付等环节,仅凭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如此不仅大幅提升了便民利民水平,还达成了收运全过程的信息公开目标,为建筑垃圾绿色循环开辟了顺畅通道。
锻造全链智能“硬实力”
一块块碎砖瓦砾,被小程序“召唤”后,便踏上“再生之旅”的归途。经过智能分选、破碎提纯,最终涅槃重生为坚固的再生骨料。人行道垫层、路基、广场铺装垫层等处,可以大量使用再生骨料。对于无法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垃圾,则进行焚烧发电,实现能量回收,挖掘最后一分价值。
瑞源公司还最大程度发挥“收运处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作用,将收运量、处置量、再生品产量、销售去向等关键数据实时对接至市、区两级城管局监管平台,助力城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研判,强化城市的精细化治理。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成果,瑞源公司经江苏省工信厅评审,荣获省“企业上云”三星级和四星级企业认定及“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公司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构建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体系,截至目前,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建筑垃圾收运公共服务系统V1.0”“建筑垃圾智能分析报表系统V1.0”“建筑垃圾运输全过程监管系统V1.0”等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在持续运营中,瑞源公司又在积极探索科学经济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新路径。2025年,公司引入移动式处置设备,采用就地筛分与前端处置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建筑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分类处理以及绿色低碳利用。
铸就经济生态“双丰收”
自项目实施以来,瑞源公司就锚定全区建筑垃圾“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的目标,持续扩大影响力。为让“建筑垃圾也是资源”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瑞源公司骨干化身“培训讲师”,深入全区各区镇、街道,通过属地物业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对辖区内物业服务公司、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政策宣贯和平台操作培训,建立起基层推广网络。
2025年开始,宣传阵地进一步下沉,公司组建专业宣传小队,深入物业住宅小区、建材市场,设摊地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教授小程序使用等,与居民互动,加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普及进程。持之以恒的宣传推广,从意识上影响了人们对建筑垃圾的认知,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由于大量建筑垃圾不再采取简单填埋或随意丢弃的处理方式,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环境污染压力,释放出的土地空间直接或间接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吴江全区域违规倾倒、随意堆放等问题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属地政府管理部门从“直接管理者”转变为“监管者”,间接降低了在建筑垃圾违规查处、后期清理等方面的执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