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提升供应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盘活存量、发挥公积金功效等4个方面出台17条政策。这一举措不仅在房地产领域引发广泛关注,也为与之紧密相关的砂石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机遇。
新政亮点:多维度刺激房地产市场
此次成都楼市新政亮点颇多。在鼓励购房方面,明确提出鼓励各区(市)县进一步因地制宜推广采用直补购房首付等措施,优化完善延续房地产支持政策。这种 “直补购房首付” 的方式,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体现,将更好地促进购房首付款的筹集,释放购房需求。
在住房限售政策上,新政采取分批取消的策略。自2025年7月2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购买成都市范围内的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自2026年1月1日起,2024年10月14 日(含)前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仍处于限售期的二手住房取消转让限制,更好地支持居民换房需求。这一政策调整将有效促进房产项目进入二次交易流程,盘活存量,释放改善型住房需求。
此外,新政还在公积金政策上进行了优化,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调整为20%,降低了购房资金门槛,减轻了还贷压力。
砂石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的困境
据数据显示,区域分化态势愈发明显,尤以西南地区表现突出,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鲜明对比。6月份,在四川地区,机制砂和碎石价格均逆势上涨2元/吨;而相邻的重庆渝西区域,碎石价格却下行4元/吨,区域市场差异显著。
供需失衡已成为当前砂石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供需两端的矛盾持续加剧。供应端方面,自2023年以来,新增砂石矿山集中投产,行业产能快速释放,市场供应持续增加;需求端则呈现疲软态势,作为砂石最大下游的房地产行业投资持续低迷,对砂石的需求大幅缩减。尽管基建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对砂石需求起到拉动作用,但地方债务压力限制了新项目的开工进度,使得基建的拉动效应十分有限。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直接导致砂石价格承压下行,在长江沿线、粤港澳大湾区等传统砂石消费区域,已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部分传统砂石需求大省的砂石价格从历史峰值大幅回落,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房地产行业作为砂石的最大下游市场,其发展态势与转型进程深刻影响着砂石需求结构。2025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呈现 “缩量提质” 的特征,三四线城市土地流拍率居高不下,土地市场的冷清直接预示着后续房地产新项目开工不足。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较2024年末减少1.2亿平方米,已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去库存过程,进一步抑制了对砂石等建筑原材料的新增需求,使得本就疲软的砂石需求雪上加霜。近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下滑,砂石行业正经历着严峻的市场考验。
在行业集中度方面,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华新水泥、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头部企业凭借资金与资源优势,通过兼并重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然而,众多中小企业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一些在房地产高速扩张时期成立的砂石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中遭遇 “量价齐跌” 的双重打击,部分企业被迫清算退出市场,这一现象暴露出中小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行业洗牌进程加速。
新政对砂石行业的潜在影响
成都楼市新政的出台,为砂石行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信号。首先,随着购房需求的释放,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回暖,这将直接带动砂石需求的增长。无论是新建住房项目,还是因二手房交易活跃带来的装修等需求,都将增加对砂石的采购。
在城市更新方面,新政提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 “房票” 安置力度。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将产生大量的砂石需求,包括拆除旧建筑后的地基处理、新建建筑的施工等环节。而且,通过 “房票” 等安置方式,能够引导更多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间接刺激砂石需求。
然而,砂石行业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砂石品质的要求也日益严苛。高品质机制砂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再生砂石、固废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或将成为主流之一。这意味着砂石企业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砂石的需求。
从区域布局来看,新政中推动不同区域房地产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也将影响砂石行业的区域需求。如龙泉驿区、新都区等重点发展区域,以及青白江区等提升宜居宜业品质的区域,其房地产项目的增加将带动周边砂石需求的增长,砂石企业需要关注区域发展动态,合理布局产能。
成都楼市新政17 条的出台,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砂石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政策的推动下,砂石行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区域布局等方式,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